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生理心理学论文

网络成瘾者对网络图片的前注意偏向及其神经机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5页
    2.1 网络成瘾的概念和测量第13-14页
        2.1.1 网络成瘾的概念第13-14页
        2.1.2 网络成瘾的测量第14页
    2.2 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第14-17页
        2.2.1 ACE模型第14-15页
        2.2.2 认知-行为模型第15页
        2.2.3 阶段模型第15页
        2.2.4 社会-心理-生理模型第15页
        2.2.5 诱因-易感化模型第15-16页
        2.2.6 认知加工模型第16页
        2.2.7 整合模型第16-17页
    2.3 网络成瘾的注意偏向研究第17-18页
        2.3.1 行为学研究第17页
        2.3.2 认知神经学研究第17-18页
    2.4 前注意和视觉前注意第18页
        2.4.1 前注意的定义第18页
        2.4.2 视觉前注意的定义和特征第18页
    2.5 前注意偏向的指标及研究范式第18-22页
        2.5.1 行为学指标及研究范式第18-19页
        2.5.2 认知神经学指标及研究范式第19-22页
    2.6 文献述评和问题提出第22-25页
        2.6.1 既往研究的述评第22-23页
        2.6.2 问题和假设提出第23-25页
3 研究一 网络成瘾者对网络图片前注意偏向的行为学研究第25-31页
    3.1 目的第25页
    3.2 方法第25-28页
        3.2.1 被试第25页
        3.2.2 材料第25-27页
        3.2.3 研究设计第27页
        3.2.4 研究程序第27-28页
        3.2.5 统计分析第28页
    3.3 结果第28-29页
        3.3.1 各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第28-29页
        3.3.2 前注意偏向的统计分析第29页
    3.4 讨论第29-31页
4 研究二 网络成瘾者对网络图片前注意偏向的ERP研究第31-49页
    4.1 目的第31页
    4.2 方法第31-33页
        4.2.1 被试第31页
        4.2.2 材料第31页
        4.2.3 研究设计第31页
        4.2.4 研究程序第31-32页
        4.2.5 统计分析第32-33页
    4.3 结果第33-44页
        4.3.1 由四类图片诱发的MMN波幅和潜伏期第33-37页
        4.3.2 对网络图片自动探测的组间差异第37-40页
        4.3.3 对非网络图片自动探测的组间差异第40-44页
    4.4 讨论第44-49页
        4.4.1 网络成瘾者网络图片的MMN增强效应第44-48页
        4.4.2 红色图片的MMN增强效应第48-49页
5 总讨论第49-53页
    5.1 网络成癌者对网络图片的行为探测优势第49-50页
    5.2 网络成癌者对网络图片的自动探测优势效应第50-51页
    5.3 红色图片较之黑色图片的自动探测优势效应第51-52页
    5.4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第52-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录1: 实验材料评定量表第59-61页
附录2: 网络成瘾量表第61-6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第63-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累积生态风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累积生态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权力的空间隐喻对客体空间属性记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