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23页 |
(一) 研究的缘由及意义 | 第9-12页 |
1. 研究缘由 | 第9-10页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第10-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 核心概念 | 第12-14页 |
1. 北部湾 | 第12-13页 |
2. 育儿习俗 | 第13-14页 |
3. 变迁 | 第14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 北部湾沿海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2. 育儿习俗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3. 变迁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 文化具有地域差异性与传承性 | 第19-20页 |
2. 不同文化的育儿方式和习俗塑造出不同的人格 | 第20-21页 |
3. 儿童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 第21-23页 |
一、H村概况 | 第23-34页 |
(一) 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二) 家庭生计 | 第24-25页 |
(三) 家庭教育 | 第25-28页 |
1. 生产经验的传授 | 第26页 |
2. 品德教育 | 第26-27页 |
3. 文化知识教育 | 第27-28页 |
(四) 风俗习惯 | 第28-34页 |
1. 衣食住行 | 第28-29页 |
2. 节俗信仰 | 第29-31页 |
3. 民间文艺 | 第31-34页 |
二、H村育儿习俗及其变迁 | 第34-54页 |
(一) H村的传统育儿习俗 | 第34-41页 |
1. 孕前求子习俗 | 第34-36页 |
2. 孕子习俗和禁忌 | 第36-37页 |
3. 生育礼俗 | 第37-38页 |
4. 养育礼俗 | 第38-39页 |
5. 儿童娱乐与饮食保健 | 第39-41页 |
(二) 传统育儿习俗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 第41-44页 |
1. 传统育儿习俗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 第41-43页 |
2. 传统育儿习俗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 | 第43-44页 |
(三) H村育儿习俗的变迁及其特点 | 第44-50页 |
1. H村育儿习俗的变迁 | 第44-46页 |
2. H村育儿习俗的变迁特点 | 第46-50页 |
(四) 育儿习俗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50-54页 |
1. 宏观政策的影响 | 第51页 |
2. 生产方式变迁的影响 | 第51-52页 |
3. 群体生活模式变迁的影响 | 第52页 |
4. 思想观念变迁的影响 | 第52-53页 |
5.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三、育儿习俗的变迁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 第54-62页 |
(一) 育儿习俗的变迁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 第54-58页 |
1. 育儿观念由“重养轻教”转变为“养教并重” | 第54-55页 |
2. 育儿方式由“我说了算”转变为“我们一起商量” | 第55-56页 |
3. 育儿途径由“传统单一”转变为“现代多元” | 第56-57页 |
4. 儿童监护由“单亲或隔代监护”向“双亲监护”过渡 | 第57-58页 |
(二) 育儿习俗的变迁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 | 第58-62页 |
1. 重应试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 | 第58-59页 |
2. 过渡溺爱现象逐渐增多 | 第59-60页 |
3. 盲目追求教育现代化而忽略本土文化传承 | 第60-61页 |
4. 赌博盛行之风危及儿童健康成长 | 第61-62页 |
四、北部湾沿海农村育儿习俗变迁的再审视与对策 | 第62-70页 |
(一) 北部湾沿海农村育儿习俗变迁的再审视 | 第62-65页 |
1. 育儿习俗变迁的必然性和趋势 | 第62-63页 |
2. 育儿习俗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二) 育儿习俗变迁后的对策 | 第65-70页 |
1. 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施教,实现育儿的本土化 | 第65-67页 |
2. 秉持现代育儿理念,实现优生优育优教 | 第67页 |
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 第67-68页 |
4. 培养儿童海洋意识,留住美丽乡愁 | 第68-69页 |
5. 着力增强沿海农村海洋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 第69-70页 |
注释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H村访谈提纲 | 第73-75页 |
附录: 图片 | 第75-8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