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理论探讨及现状分析第18-27页
    2.1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界定第18-19页
    2.2 农村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分析第19-21页
        2.2.1 从经济结构层面分析第19页
        2.2.2 从农村经济环境层面分析第19-20页
        2.2.3 从金融制度层面分析第20页
        2.2.4 从政府行为层面分析第20-21页
    2.3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探讨第21-24页
    2.4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特征第24-25页
    2.5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第25-27页
第3章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及农民增收渠道探究第27-33页
    3.1 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第27-30页
        3.1.1 农民增收速度加快,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第27-28页
        3.1.2 从收入结构看,家庭经营性及工资性收入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第28-29页
        3.1.3 从行业结构看,传统农牧业收入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来源第29-30页
    3.2 农民增收渠道探究第30-33页
        3.2.1 农村金融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第30-31页
        3.2.2 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第31页
        3.2.3 支农惠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第31-32页
        3.2.4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第32-33页
第4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3-47页
    4.1 研究方法第33-39页
        4.1.1 模型设计第33-34页
        4.1.2 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第34-35页
        4.1.3 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第35-36页
        4.1.4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第36-37页
        4.1.5 广义脉冲响应第37-39页
    4.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第39-41页
        4.2.1 农民收入水平指标第39页
        4.2.2 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指标第39页
        4.2.3 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指标第39页
        4.2.4 控制变量第39-40页
        4.2.5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第40-41页
    4.3 实证分析第41-45页
        4.3.1 模型构建第41页
        4.3.2 单位根检验第41-42页
        4.3.3 Johansen协整检验第42-43页
        4.3.4 Granger因果检验第43-44页
        4.3.5 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第44-45页
    4.4 结论第45-47页
第5章 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第47-54页
    5.1 完善非正规金融运行环境第47-49页
        5.1.1 法制环境第47-48页
        5.1.2 竞争环境第48-49页
        5.1.3 信用环境第49页
    5.2 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第49-51页
        5.2.1 监管制度体系第49-50页
        5.2.2 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第50页
        5.2.3 惩戒制度体系第50-51页
    5.3 加强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建设第51-52页
    5.4 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有效合作第52-54页
        5.4.1 促进两者有效联系第52-53页
        5.4.2 促进两者有效融合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植被浅覆盖区遥感蚀变分带特征研究
下一篇:藏北纳屋错地区蛇绿岩特征及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