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定向增发宣告效应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对宣告效应分不同参与对象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综述评价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9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2.1 定向增发的宣告效应 | 第20-21页 |
2.2 定向增发的对象分类 | 第21-22页 |
2.3 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 第22-24页 |
2.4 我国定向增发制度规定特点和融资现状 | 第24-30页 |
2.4.1 我国定向增发的制度规定特点 | 第24-26页 |
2.4.2 我国A股市场融资现状统计 | 第26-30页 |
第3章 数据和模型 | 第30-36页 |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3.2.1 事件研究法 | 第30-31页 |
3.2.2 事件窗口的确定 | 第31页 |
3.2.3 收益率的确定 | 第31-33页 |
3.2.4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33-34页 |
3.2.5 模型构建 | 第34-36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36-44页 |
4.1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宣告效应 | 第36-37页 |
4.2 上市公司长期超额收益率 | 第37-39页 |
4.3 向不同对象定向增发新股的单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4.4 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