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视野下的乡土建筑改造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 1.3.1 乡土建筑 | 第10-11页 |
| 1.3.2 改造 | 第11-12页 |
| 1.3.3 建构的概念 | 第12-14页 |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0页 |
| 2 建构理念阐释 | 第20-24页 |
| 2.1 材料层面 | 第20页 |
| 2.2 结构层面 | 第20-22页 |
| 2.3 构造层面 | 第22页 |
| 2.4 小结 | 第22-24页 |
| 3 乡土建筑改造中的建构表现分析 | 第24-57页 |
| 3.1 材料表现分析 | 第24-36页 |
| 3.1.1 砖和石 | 第26-31页 |
| 3.1.2 土 | 第31-33页 |
| 3.1.3 木材 | 第33-35页 |
| 3.1.4 金属 | 第35-36页 |
| 3.1.5 玻璃 | 第36页 |
| 3.2 结构表现分析 | 第36-53页 |
| 3.2.1 基于旧结构体系的表达 | 第38-46页 |
| 3.2.2 新旧结构体系共建的表达 | 第46-52页 |
| 3.2.3 基于新结构体系的表达 | 第52-53页 |
| 3.3 构造表现分析 | 第53-56页 |
| 3.3.1 新旧要素咬合式关联 | 第54-55页 |
| 3.3.2 新旧要素分离式关联 | 第55-56页 |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 4 建构视野下的乡土建筑改造设计 | 第57-63页 |
| 4.1 设计过程 | 第57-58页 |
| 4.1.1 分析“旧” | 第57-58页 |
| 4.1.2 保留“旧” | 第58页 |
| 4.1.3 基于“旧”,创造“新” | 第58页 |
| 4.2 典型案例——牛背山青年旅社 | 第58-62页 |
| 4.2.1 背景 | 第59页 |
| 4.2.2 建筑原状 | 第59-60页 |
| 4.2.3 功能空间设计 | 第60-61页 |
| 4.2.4 建构体系的设计与表现 | 第61-62页 |
| 4.3 小结 | 第62-63页 |
| 5 总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图表索引 | 第66-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