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安置区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安置区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5.1 居住区 | 第17-18页 |
1.5.2 安置区 | 第18页 |
1.5.3 景观、景观设计、安置区景观设计 | 第18-19页 |
1.6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1.6.1 环境心理学 | 第19-20页 |
1.6.2 人的行为 | 第20-21页 |
1.6.3 场所空间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安置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22-32页 |
2.1 自然环境因素 | 第22-23页 |
2.1.1 地域界定 | 第22页 |
2.1.2 地理特征 | 第22-23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23页 |
2.2 社会因素 | 第23-26页 |
2.2.1 社会需求与资金投入 | 第23-25页 |
2.2.2 政府主导与建设管理 | 第25-26页 |
2.3 主体特征因素 | 第26-29页 |
2.3.1 居住主体的组成 | 第26-27页 |
2.3.2 居住主体的行为与环境的要求 | 第27-29页 |
2.4 设计管理 | 第29-31页 |
2.4.1 景观设计指导思想 | 第29-30页 |
2.4.2 景观设计方法与管理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安置区景观设计本质的缺失 | 第32-46页 |
3.1 基础调研不足,缺乏针对性 | 第32-36页 |
3.1.1 急功近利之模仿 | 第33-34页 |
3.1.2 强调构图之程式化 | 第34-35页 |
3.1.3 对自然应对不足 | 第35-36页 |
3.2 文化与文脉缺失 | 第36-41页 |
3.2.1 缺乏对居住对象深入研究 | 第37-38页 |
3.2.2 皖北文化根基尚浅 | 第38-40页 |
3.2.3 对文脉传承缺乏探讨 | 第40-41页 |
3.3 配套专业设计相对缺失 | 第41-46页 |
3.3.1 基础服务配套不充足 | 第41-43页 |
3.3.2 植物配置杂乱简单 | 第43-44页 |
3.3.3 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之间相互配合不够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安置区景观设计的应对策略 | 第46-67页 |
4.1 加强基础调研,深入挖掘地域的自然因素 | 第46-59页 |
4.1.1 强调本土化与地域性 | 第46-49页 |
4.1.2 摒弃形式追求,强化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 第49-56页 |
4.1.3 注重结合实际,弥补自然性残缺 | 第56-59页 |
4.2 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 | 第59-63页 |
4.2.1 尊重居住主体,构建“家园型”景观 | 第59-60页 |
4.2.2 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性景观 | 第60-62页 |
4.2.3 立足文化传承,勇于开拓创新 | 第62-63页 |
4.3 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可持续景观设计相融合 | 第63-65页 |
4.3.1 响应城市更新发展,完善服务配套设施 | 第63页 |
4.3.2 景观引导下的建筑、规划设计相融合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案例实证研究----阜阳市东平圩安置区 | 第67-83页 |
5.1 区域及项目概述 | 第67-68页 |
5.2 阜阳市东坪圩安置小区的景观设计 | 第68-79页 |
5.2.1 景观构筑物的地域性 | 第69-71页 |
5.2.2 场所景观彰显可实施性 | 第71-72页 |
5.2.3 可持续景观展现“家园型”设计模式 | 第72-75页 |
5.2.4 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吻合于城市更新的发展政策 | 第75-76页 |
5.2.5 地表景观填补自然性残缺 | 第76-78页 |
5.2.6 与城市景观相互咬合 | 第78-79页 |
5.2.7 景观设计总结 | 第79页 |
5.3 设计的后评价研究 | 第79-83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3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83-8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第85-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中文文献 | 第89-91页 |
外文文献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