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犯罪构成 | 第12-18页 |
(一) 犯罪客体 | 第12-13页 |
(二) 犯罪客观方面 | 第13-15页 |
1. 犯罪对象 | 第13-15页 |
2. 犯罪行为 | 第15页 |
(三) 犯罪主体 | 第15-16页 |
1. 自然人主体 | 第15-16页 |
2. 单位主体 | 第16页 |
(四) 犯罪主观方面 | 第16-18页 |
1. 犯罪故意 | 第16页 |
2. 犯罪目的 | 第16-18页 |
二、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司法适用 | 第18-25页 |
(一)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本罪与一般赠与和礼尚往来的区别 | 第18页 |
2.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对本罪成立的影响 | 第18-19页 |
3. 行贿数额对本罪成立的影响 | 第19页 |
4. 单位犯罪主体对本罪成立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犯罪形态 | 第20-21页 |
1.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 第20-21页 |
2. 共犯形态 | 第21页 |
(三)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刑罚适用 | 第21-23页 |
1. 犯罪情节与量刑幅度 | 第21-22页 |
2. 罚金刑的适用 | 第22页 |
3. 缓刑的适用 | 第22-23页 |
(四)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他罪的界限 | 第23-25页 |
1.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行贿罪 | 第23-24页 |
2.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第24页 |
3.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 | 第24页 |
4.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与对单位行贿罪 | 第24-25页 |
三、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立法完善构想 | 第25-28页 |
(一) 犯罪构成方面 | 第25-26页 |
1. 取消“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构成要件 | 第25页 |
2. 贿赂范围应扩大为“不正当好处” | 第25-26页 |
3. 行贿行为的外延应扩充 | 第26页 |
(二) 刑罚设置方面 | 第26-28页 |
1. 罚金刑与资格刑 | 第26-27页 |
2. “行贿人黑名单”制度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