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选题缘起和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从全球信息化中的“危机”谈起 | 第11-13页 |
·危机传播中的修辞研究取向 | 第13-15页 |
·危机传播“修辞取向”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确立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6页 |
·“7·23”事故经过 | 第20-22页 |
·“7·23”事故舆情分析 | 第22-26页 |
第2章 危机传播修辞的研究意义及主要方法 | 第26-30页 |
·危机传播修辞研究的意义 | 第26-28页 |
·研究设计与主要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修辞语境 | 第30-40页 |
·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 第30-32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30-31页 |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 第31-32页 |
·新媒体时代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修辞语境 | 第32-35页 |
·从局域性突发事件到全域性突发事件 | 第32-33页 |
·受众公共领域无限扩展 | 第33-34页 |
·复杂性与多样性增强 | 第34页 |
·危害性增强、范围扩大 | 第34-35页 |
·信息的不对称性及可控性降低 | 第35页 |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修辞语境分析 | 第35-40页 |
·修辞主体去中心化 | 第36-37页 |
·修辞行为互动化 | 第37-38页 |
·修辞载体、内容多元化 | 第38-39页 |
·修辞意向群体极化 | 第39-40页 |
第4章 “7·23”动车事故中政府的修辞策略分析 | 第40-68页 |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组织的危机情境界定 | 第40-42页 |
·危机情境界定的必要性 | 第40页 |
·“7·23”事故的危机情境界定之失 | 第40-42页 |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修辞策略 | 第42-48页 |
·新媒体时代政府的危机反应策略 | 第42-43页 |
·政府形象修复策略 | 第43-46页 |
·政府辩解策略 | 第46-48页 |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修辞特点 | 第48-53页 |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的新闻发布修辞要求 | 第48-53页 |
·“7·23”动车事故中政府新闻发布中的修辞之失 | 第53-68页 |
·修辞中情感诉求的缺失 | 第53-59页 |
·修辞行为中错误的修辞人格投射 | 第59-63页 |
·修辞行为中杂乱的逻辑诉求缺失 | 第63-68页 |
第5章 新兴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对策思考 | 第68-74页 |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完善 | 第68页 |
·危机应对中政府立场与反应方式的快速确立 | 第68-69页 |
·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修辞诚信 | 第69页 |
·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修辞素养 | 第69-71页 |
·政府多元性修辞策略的运用 | 第71页 |
·双向对等修辞模式的理想性构建 | 第71-72页 |
·媒体效能影响政府组织的危机沟通修辞效果 | 第72-74页 |
附录一:“7·23”甬温线事故新闻发布会实录资料 | 第74-89页 |
附录1-1:2011年7月24日王勇平答记者问文字实录资料 | 第74-79页 |
附录1-2:2011年7月28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文字实录资料 | 第79-83页 |
附录1-3:2011年8月4日安监局新闻发言人黄毅答网友问文字实录资料 | 第83-89页 |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后记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