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17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8-20页
        1.4.1 研究重点及难点第18-19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微文化相关理论概述第20-28页
    2.1 微文化概述第20-23页
        2.1.1 微文化的产生及内涵界定第20-21页
        2.1.2 微文化的时代特征第21-22页
        2.1.3 微文化兴起与发展的原因第22-23页
    2.2 微文化的分类第23-26页
        2.2.1 基于社交功能形成的微文化第23-24页
        2.2.2 基于文化功能形成的微文化第24页
        2.2.3 基于商业功能形成的微文化第24-25页
        2.2.4 基于其他功能形成的微文化第25-26页
    2.3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第26-28页
        2.3.1 价值导向作用第26页
        2.3.2 群体凝聚作用第26页
        2.3.3 心理构建作用第26-27页
        2.3.4 资源共享作用第27-28页
第三章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8-35页
    3.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第28-30页
        3.1.1 价值扭曲,急功近利第28-29页
        3.1.2 思想浅薄,行为浮躁第29页
        3.1.3 自我封闭,痴迷网络第29-30页
    3.2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2.1 对微文化的重视不足第30-31页
        3.2.2 对教学模式改革不深第31-32页
        3.2.3 对客体人文关怀不够第32-33页
    3.3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溯源第33-35页
        3.3.1 微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第33页
        3.3.2 微文化背景下的体制市场化第33-34页
        3.3.3 微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信息化第34-35页
第四章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35-41页
    4.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第35-38页
        4.1.1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挑战第35-36页
        4.1.2 微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挑战第36-37页
        4.1.3 微文化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第37-38页
    4.2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第38-41页
        4.2.1 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第38-39页
        4.2.2 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第39页
        4.2.3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第39-41页
第五章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第41-52页
    5.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第41-43页
        5.1.1 育人性原则第41页
        5.1.2 正面性原则第41-42页
        5.1.3 方向性原则第42页
        5.1.4 重效性原则第42-43页
    5.2 构建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第43-47页
        5.2.1 以健全法律法规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环境第43-44页
        5.2.2 以抢占网络阵地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第44-45页
        5.2.3 以解决校园问题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第45-47页
    5.3 打造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第47-49页
        5.3.1 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微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第47-48页
        5.3.2 以打造高校师生工作微政务平台创新工作方法第48页
        5.3.3 以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微咨询平台创新疏导方法第48-49页
    5.4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第49-52页
        5.4.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教育第49-50页
        5.4.2 加强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教育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征提取视角下陕北霸王鞭技术技巧开发的分析
下一篇:试论摩登舞移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