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玻璃钢锚杆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外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 | 第12-13页 |
1.2.3 爆破震动效应理论研究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4 支护结构动态响应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矿山地质及支护现状 | 第18-27页 |
2.1 矿区地质 | 第18页 |
2.2 支护现状调查分析 | 第18-20页 |
2.3 非金属锚杆的选择 | 第20-22页 |
2.3.1 玻璃钢锚杆的结构 | 第20-21页 |
2.3.2 玻璃钢锚杆的基本类型 | 第21页 |
2.3.3 玻璃钢锚杆的主要性能 | 第21-22页 |
2.4 玻璃钢锚杆力学性能试验 | 第22-25页 |
2.4.1 玻璃钢杆体抗拉强度试验 | 第22-23页 |
2.4.2 玻璃钢杆体抗剪试验 | 第23-24页 |
2.4.3 玻璃钢杆体抗弯能力试验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金山店铁矿爆破振动监测 | 第27-39页 |
3.1 爆破地震波理论 | 第27-30页 |
3.1.1 爆破地震波概述 | 第27页 |
3.1.2 爆破地震波的分类 | 第27-28页 |
3.1.3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 第28-29页 |
3.1.4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第29-30页 |
3.2 金山店铁矿东区爆破振动监测方案设计 | 第30-35页 |
3.2.1 爆破振动监测原理 | 第30页 |
3.2.2 监测系统 | 第30-33页 |
3.2.3 监测点布置 | 第33-34页 |
3.2.4 监测数据统计 | 第34-35页 |
3.3 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爆破作用下玻璃钢锚杆的受力特征 | 第39-51页 |
4.1 玻璃钢锚杆应力、应变理论分析 | 第39-45页 |
4.1.1 锚固段应力、应变分布弹性分析 | 第39-42页 |
4.1.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4.1.3 爆破参数对锚固段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玻璃钢锚杆累积损伤效应 | 第45-49页 |
4.2.1 损伤变量的界定 | 第45-46页 |
4.2.2 基于裂纹扩展理论的锚杆累积损伤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4.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爆破动载作用下玻璃钢锚杆动态响应数值分析 | 第51-66页 |
5.1 概述 | 第51-54页 |
5.1.1 FLAC~(3D)动力分析简介 | 第51页 |
5.1.2 FLAC~(3D)动力计算采用的本构模型 | 第51页 |
5.1.3 动力时间步 | 第51-52页 |
5.1.4 动态多步 | 第52页 |
5.1.5 动力荷载输入和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5.1.6 力学阻尼 | 第53页 |
5.1.7 网格尺寸要求 | 第53-54页 |
5.2 玻璃钢锚杆动态数值模拟方案的确定 | 第54-58页 |
5.2.1 玻璃钢锚杆支护巷道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5.2.2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4-55页 |
5.2.3 模型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5页 |
5.2.4 阻尼参数的确定 | 第55页 |
5.2.5 爆破动荷载输入 | 第55-57页 |
5.2.6 监测点的布置 | 第57页 |
5.2.7 动力计算方案 | 第57-58页 |
5.3 单次爆破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5.3.1 应力分析 | 第58-59页 |
5.3.2 位移分析 | 第59-60页 |
5.3.3 塑性区分析 | 第60-61页 |
5.3.4 锚杆受力分析 | 第61-63页 |
5.4 多次爆破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4-75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