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30页 |
1.1 LED的发光机理 | 第14页 |
1.2 白光LED用荧光粉 | 第14-19页 |
1.2.1 荧光粉的组成及发光原理 | 第14-15页 |
1.2.2 稀土激活剂发光 | 第15-18页 |
1.2.3 荧光粉的基质体系 | 第18-19页 |
1.3 溶胶-凝胶法简介 | 第19-21页 |
1.3.1 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1.3.2 溶胶-凝胶法的特点 | 第20-21页 |
1.4 Sm~(3+)与Eu~(3+)的发光特性 | 第21-22页 |
1.4.1 Eu~(3+)的荧光性能 | 第21-22页 |
1.4.2 Sm~(3+)的荧光特性 | 第22页 |
1.5 硅酸盐基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1.5.1 蓝光激发的硅酸盐基红色发光材料 | 第22-23页 |
1.5.2 与近紫外LED管芯匹配的硅酸盐基红色发光材料 | 第23-25页 |
1.5.3 K_2ZnSiO_4(M=Na,K)的结构 | 第25-27页 |
1.5.4 M_2ZnSiO_4(M=Na,K)基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7页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7-28页 |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6.2 创新点 | 第28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2 溶胶-凝胶法制备蓝光激发的Na_2ZnSiO_4:Eu~(3+)红色发光材料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 第30-44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 | 第31-33页 |
2.2.1 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 | 第31-32页 |
2.2.2 样品Na_2ZnSiO_4:Eu~(3+)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3 样品Na_2ZnSiO_4:Eu~(3+)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33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2.3.1 前驱体的热分析机理以及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2.3.2 煅烧温度对样品Na_2ZnSiO_4:Eu~(3+)晶相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3 热处理温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4 热处理时间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5 Na_2ZnSiO_4:Eu~(3+)的形貌分析 | 第37页 |
2.3.6 Na_2ZnSiO_4:Eu~(3+)的红外分析 | 第37-38页 |
2.3.7 Na_2ZnSiO_4:Eu~(3+)的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2.3.8 Eu~(3+)掺量对样品Na_2ZnSiO_4:Eu~(3+)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9 Na_2ZnSiO_4:Eu~(3+)浓度猝灭机制的探讨 | 第40-41页 |
2.3.10 H_3BO_3掺量对Na_2ZnSiO_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43-44页 |
3 溶胶-凝胶法合成近紫外激发的Na_2ZnSiO_4:Sm~(3+)橙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特性探究 | 第44-56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 | 第45-47页 |
3.2.1 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3.2.2 样品Na_2ZnSiO_4:Sm~(3+)的制备方法 | 第46页 |
3.2.3 Na_2ZnSiO_4:Sm~(3+)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3.1 Na_2ZnSiO_4:Sm~(3+)前驱体的热分析机制和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 第47-48页 |
3.3.2 掺杂浓度对样品Na_2ZnSiO_4:Sm~(3+)物相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样品Na_2ZnSiO_4:Sm~(3+)的SEM图像 | 第49页 |
3.3.4 样品Na_2ZnSiO_4:Sm~(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3.3.5 Sm~(3+)掺量对样品Na_2ZnSiO_4:Sm~(3+)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6 Na_2ZnSiO_4:Sm~(3+)荧光粉的浓度猝灭机理 | 第51-52页 |
3.3.7 助熔剂掺杂量对样品Na_2ZnSiO_4:Sm~(3+)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8 样品Na_2ZnSiO_4:Sm~(3+)的色度坐标 | 第53-54页 |
3.4 本章结论 | 第54-56页 |
4 Eu~(3+)掺杂的K_2ZnSiO_4基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56-69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 | 第57-59页 |
4.2.1 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 | 第57-58页 |
4.2.2 样品K_2ZnSiO_4:Eu~(3+)的合成方法 | 第58页 |
4.2.3 样品K_2ZnSiO_4:Eu~(3+)的表征 | 第58-5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4.3.1 前驱体的热分解机理 | 第59-60页 |
4.3.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样品K_2ZnSiO_4:Eu~(3+)的物相分析 | 第60-61页 |
4.3.3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K_2ZnSiO_4:Eu~(3+)的荧光强度 | 第61-62页 |
4.3.4 不同热处理时间下K_2ZnSiO_4:Eu~(3+)的荧光强度 | 第62页 |
4.3.5 K_2ZnSiO_4:Eu~(3+)荧光粉的晶相结构 | 第62页 |
4.3.6 K_2ZnSiO_4:Eu~(3+)荧光粉的形貌分析 | 第62-63页 |
4.3.7 K_2ZnSiO_4:Eu~(3+)荧光粉的光谱分析 | 第63-65页 |
4.3.8 Eu~(3+)掺量对K_2ZnSiO_4:Eu~(3+)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9 H_3BO_3掺杂量对K_2ZnSiO_4:Eu~(3+)样品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67-69页 |
5 白光LED用Sm~(3+)掺杂的K_2ZnSiO_4基橙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 第69-79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实验 | 第69-71页 |
5.2.1 实验涉及的试剂和仪器 | 第69-71页 |
5.2.2 样品K_2ZnSiO_4:Sm~(3+)的制备 | 第71页 |
5.2.3 样品K_2ZnSiO_4:Sm~(3+)的表征 | 第71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5.3.1 K_2ZnSiO_4:Sm~(3+)前驱体的热分析机制分析 | 第71-72页 |
5.3.2 样品K_2ZnSiO_4:Sm~(3+)的物相结构 | 第72-73页 |
5.3.3 样品K_2ZnSiO_4:Sm~(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73-75页 |
5.3.4 Sm~(3+)掺杂浓度对K_2ZnSiO_4:Sm~(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5 助熔剂H_3BO_3掺量对K_2ZnSiO_4:Sm~(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6 样品K_2ZnSiO_4:Sm~(3+)的色坐标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