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乌江大桥仿真分析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高墩大跨桥梁的特点和优点 | 第9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9-10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 | 第10页 |
| ·高墩大跨刚构桥施工控制 | 第10-12页 |
| ·高墩大跨刚构桥施工控制的发展 | 第10-11页 |
| ·高墩大跨刚构桥施工控制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 ·大乌江特大桥工程简介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大乌江特大桥悬臂灌注施工关键施工工艺 | 第14-27页 |
| ·概述 | 第14页 |
| ·三角形挂篮的设计与应用 | 第14-16页 |
| ·自锚式轻型三角形挂篮简介 | 第14-16页 |
| ·三角形挂篮施工过程 | 第16页 |
| ·预应力施工工艺 | 第16-19页 |
| ·概述 | 第16-17页 |
|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 | 第17-18页 |
|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 第18-19页 |
| ·孔道压浆 | 第19页 |
| ·预应力损失 | 第19页 |
| ·PC 刚构箱梁混凝土施工技术 | 第19-21页 |
| ·合拢段施工 | 第21-26页 |
| ·连续刚构桥合拢的重要性 | 第21页 |
| ·连续刚构桥合拢的施工工序 | 第21-23页 |
| ·劲性钢骨架 | 第23-24页 |
| ·配重问题 | 第24-26页 |
| ·顶开问题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大乌江特大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27-39页 |
|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27页 |
| ·前进分析法 | 第27页 |
| ·倒退分析法 | 第27页 |
| ·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 | 第27-35页 |
| ·计算图式与模型 | 第27-28页 |
| ·计算单元的划分 | 第28-29页 |
| ·计算模型特点及施工过程的划分 | 第29-30页 |
| ·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 第30页 |
| ·标高控制原理 | 第30页 |
| ·悬臂施工控制中的误差分析与参数识别 | 第30-31页 |
| ·各节段立模标高 | 第31-34页 |
| ·全桥合龙后主桥箱梁底板线形 | 第34-35页 |
| ·应力监控 | 第35-38页 |
| ·连续刚构桥应力测试及误差分析 | 第35-37页 |
| ·普通钢筋对截面应力的影响 | 第37页 |
| ·应力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大乌江特大桥承台水化热控制与监测 | 第39-56页 |
| ·概述 | 第39页 |
| ·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 | 第39-40页 |
| ·骨料的选择 | 第40页 |
| ·水泥品种的选择 | 第40页 |
| ·掺加外加剂 | 第40页 |
|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工程算法 | 第40-43页 |
| ·材料热性能参数选取 | 第40-41页 |
| ·水泥水化热 | 第41页 |
| ·混凝土绝热温升 | 第41页 |
| ·最高温度的计算 | 第41-43页 |
| ·表面温度的计算 | 第43页 |
| ·内外温差的计算 | 第43页 |
| ·经验公式计算结果 | 第43页 |
| ·冷却管布置 | 第43-45页 |
| ·水化热仿真分析计算 | 第45-47页 |
| ·计算参数 | 第45-46页 |
| ·计算模型 | 第46页 |
| ·温控标准和目标 | 第46-47页 |
| ·现场温度控制实施方案 | 第47-48页 |
| ·测试元件 | 第47页 |
| ·测试频率 | 第47-48页 |
| ·温度控制措施 | 第48-50页 |
| ·设计构造措施 | 第48页 |
| ·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 第48页 |
| ·施工的控制措施 | 第48-50页 |
|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 | 第50页 |
| ·温度控制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 ·温度控制结果 | 第50-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