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1.1 磷酸钙骨水泥的基本性质及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1.1.1 磷酸钙骨水泥的基本性质 | 第19-22页 |
1.1.1.1 磷酸钙骨水泥的种类与特点 | 第19页 |
1.1.1.2 磷酸钙骨水泥的凝固反应 | 第19-22页 |
1.1.2 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22-28页 |
1.1.2.1 减少气孔率提高磷酸钙骨水泥强度 | 第22-23页 |
1.1.2.2 纤维增强磷酸钙骨水泥 | 第23-26页 |
1.1.2.3 双重凝固增强磷酸钙骨水泥 | 第26-28页 |
1.1.3 磷酸钙骨水泥凝结时间的研究 | 第28-30页 |
1.2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 第30-32页 |
1.2.1 碳纳米管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 第30-31页 |
1.2.2 石墨烯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 第31-32页 |
1.3 微波在医疗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3-3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与表征 | 第36-44页 |
2.1 本课题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36页 |
2.2 试剂材料 | 第36-38页 |
2.3 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2.4 材料制备 | 第39-41页 |
2.4.1 α-磷酸三钙的制备 | 第39页 |
2.4.2 磷酸四钙的制备 | 第39页 |
2.4.3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 第39-40页 |
2.4.4 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 第40页 |
2.4.5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粉体的制备及凝固反应 | 第40-41页 |
2.5 表征方法 | 第41-44页 |
2.5.1 凝固时间的测定 | 第41页 |
2.5.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1页 |
2.5.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41-42页 |
2.5.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页 |
2.5.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43页 |
2.5.6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3页 |
2.5.7 生物活性评价 | 第43-44页 |
第三章 α-磷酸三钙的低温合成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52页 |
3.3.1 α-磷酸三钙的制备条件 | 第45-49页 |
3.3.2 前驱体对制备α-磷酸三钙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α-磷酸三钙的力学性能及凝固时间 | 第50-52页 |
3.4 α-磷酸三钙的形成机制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α-磷酸三钙/磷酸四钙骨水泥复合材料 | 第54-62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步骤 | 第54-55页 |
4.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55-60页 |
4.3.1 物相分析 | 第55-56页 |
4.3.2 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4.3.3 凝固时间和力学性能分析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石墨烯/碳纳米管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 | 第62-74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实验设计及步骤 | 第62-63页 |
5.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63-71页 |
5.3.1 物相分析 | 第63-64页 |
5.3.2 形貌分析 | 第64-66页 |
5.3.3 凝固时间分析 | 第66-67页 |
5.3.4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7-71页 |
5.4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增强机制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六章 微波对石墨烯/碳纳米管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74-82页 |
6.1 引言 | 第74页 |
6.2 实验设计及步骤 | 第74-75页 |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5-80页 |
6.3.1 凝固时间的分析 | 第75-76页 |
6.3.2 物相的定量分析 | 第76-77页 |
6.3.3 形貌分析 | 第77-78页 |
6.3.4 力学性能分析 | 第78-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七章 石墨烯/碳纳米管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 | 第82-88页 |
7.1 引言 | 第82页 |
7.2. 生物活性研究步骤 | 第82-83页 |
7.3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83-87页 |
7.3.1 复合材料浸泡前后的重量变化 | 第83-84页 |
7.3.2 物相分析 | 第84页 |
7.3.3 基团分析 | 第84-85页 |
7.3.4 形貌分析 | 第85-8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2页 |
8.1 本文结论 | 第88-89页 |
8.2 创新点 | 第89页 |
8.3 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104-105页 |
附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