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

近代中国大学文化建构研究(1897-1937)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一)基于现实考量第9页
        (二)基于自身的学术兴趣第9页
        (三)历史借鉴性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实践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关于中国大学的研究第10-12页
        (二)关于大学文化的研究第12-14页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历史研究法第14页
            2.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五、概念界定第15-18页
        (一)大学第15-16页
        (二)文化与大学文化第16-18页
第二章 近代中国大学文化建构的演变历程 (1897第18-31页
    一、近代大学文化的萌芽时期(1897—1911 年)第18-22页
        (一)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革新第18-20页
        (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第20-22页
        (三)西方教会大学的发展第22页
    二、近代大学文化的发展阶段(1912第22-27页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大学文化第23-25页
            1.蔡元培与北大改革第23-24页
            2.宗教教育的发展第24-25页
            3.私立大学的兴起第25页
        (二)五四运动时期的大学文化第25-27页
            1.实用主义教育的传播第26页
            2.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革新第26-27页
    三、近代大学文化的稳定时期(1926第27-31页
        (一)教授治校制度的应用第27-29页
        (二)课程标准的确立第29-31页
第三章 近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建构内容(1897第31-39页
    一、传播教育理念第31-34页
        (一)传播文化理念的载体—校训第31-32页
        (二)呈现文化理念的符号—校徽第32-34页
    二、拓展办学模式第34-35页
    三、改革大学制度第35-36页
    四、丰富师资力量第36-39页
第四章 近代中国大学文化建构的特点(1897第39-46页
    一、教育救国的大学目的第39-40页
    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的中体西用第40-42页
    三、教育管理思想的包容性第42-44页
    四、大学文化的时代性第44-46页
第五章 对当代我国大学文化建构的启示第46-51页
    一、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价值第46-47页
    二、丰富大学文化载体建设第47-48页
    三、建立大学文化品牌特色第48-49页
    四、加强大学校长对文化建构的影响力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峡两岸大学二级学院院长职责与选拔机制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以上海市部分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