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相关工作 | 第13-16页 |
1.2.1 移动计算环境下用户隐私期望分析 | 第13-14页 |
1.2.2 基于权限申请的移动应用隐私威胁分析 | 第14-15页 |
1.2.3 移动应用恶意代码分析 | 第15-16页 |
1.3 问题描述 | 第16-17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7-18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移动计算环境下用户隐私期望实证研究 | 第19-3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2 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 第21-23页 |
2.2.1 问卷设计原则 | 第21页 |
2.2.2 问卷内容 | 第21-22页 |
2.2.3 问卷收集方式 | 第22-23页 |
2.2.4 参与用户人口统计信息分布 | 第23页 |
2.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3-33页 |
2.3.1 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行为特征 | 第23-24页 |
2.3.2 用户隐私关注度 | 第24-25页 |
2.3.3 基于应用类别和使用场景的用户隐私期望 | 第25-31页 |
2.3.4 基于具体应用的用户隐私期望 | 第31-32页 |
2.3.5 开放性问题讨论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静态应用数据的敏感权限隐私威胁分析 | 第34-52页 |
3.1 分析原则和目的 | 第34页 |
3.2 移动应用数据采集方式与内容描述 | 第34-35页 |
3.3 基于用户隐私期望的移动应用隐私威胁分析 | 第35-39页 |
3.3.1 基于应用类别的隐私威胁 | 第36页 |
3.3.2 基于用户群体分布的隐私威胁 | 第36-38页 |
3.3.3 具体应用的隐私威胁 | 第38-39页 |
3.4 基于应用类别的敏感权限隐私威胁分析 | 第39-45页 |
3.4.1 应用权限差异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2 基于权限数量和重要性的应用隐私威胁度量 | 第40-42页 |
3.4.3 基于应用类别的权限差异性的隐私威胁度量 | 第42-44页 |
3.4.4 基于应用权限相关性的隐私威胁度量 | 第44-45页 |
3.5 应用功能和敏感权限相关性分析 | 第45-51页 |
3.5.1 应用功能与权限相关度的统计分析 | 第46-48页 |
3.5.2 基于Labeled LDA的应用权限申请评估模型 | 第48-51页 |
3.6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基于动态应用数据的敏感权限隐私威胁分析 | 第52-58页 |
4.1 移动应用动态数据描述 | 第52页 |
4.2 面向敏感信息的移动应用动态行为分析 | 第52-55页 |
4.2.1 敏感信息总体泄露情况 | 第52-53页 |
4.2.2 基于应用类别敏感信息泄露情况 | 第53-54页 |
4.2.3 基于具体应用敏感信息泄露情况 | 第54-55页 |
4.3 基于动态权限调用的移动应用隐私威胁分析 | 第55-57页 |
4.3.1 应用隐私威胁评估 | 第55-56页 |
4.3.2 应用威胁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移动计算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分析和建议 | 第58-63页 |
5.1 现有安全软件对用户隐私保护情况分析 | 第58-60页 |
5.2 面向用户个性化隐私保护框架 | 第60-62页 |
5.2.1 用户个性化隐私保护框架原则 | 第60页 |
5.2.2 隐私保护框架介绍 | 第60-62页 |
5.3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