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运行控制仿真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2.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的结构及建模 | 第25-4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2.3 光伏发电系统建模 | 第26-30页 |
2.3.1 光伏阵列的模型 | 第26-28页 |
2.3.2 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2.3.3 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 | 第29-30页 |
2.4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 | 第30-35页 |
2.4.1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与建模 | 第30-33页 |
2.4.2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33-34页 |
2.4.3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 | 第34-35页 |
2.5 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 | 第35-40页 |
2.5.1 蓄电池Thevenin模型 | 第35-36页 |
2.5.2 蓄电池控制系统建模 | 第36-39页 |
2.5.3 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仿真 | 第39-40页 |
2.6 微型燃气轮机的建模 | 第40-46页 |
2.6.1 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模型 | 第40-41页 |
2.6.2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41-44页 |
2.6.3 微型燃气轮机的仿真 | 第44-46页 |
2.7 交直流双向功率变流器的控制与仿真 | 第46-48页 |
2.7.1 交直流双向功率变流器控制策略 | 第46-47页 |
2.7.2 交直流双向功率变流器的仿真 | 第47-4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并网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网的运行控制 | 第49-56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并网模式分析 | 第49-51页 |
3.3 并网模式下的运行控制策略 | 第51-53页 |
3.4 并网模式下微网运行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孤岛模式下交直流混合微网的运行控制 | 第56-63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孤岛模式分析 | 第56-58页 |
4.3 孤岛模式下控制运行策略 | 第58-59页 |
4.4 孤岛模式下的微网运行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的运行模式切换 | 第63-72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并网模式向孤岛模式切换的分析 | 第63-64页 |
5.3 孤岛模式向并网模式切换的策略 | 第64-67页 |
5.3.1 无缝切换的条件 | 第64-65页 |
5.3.2 预同步控制单元 | 第65-67页 |
5.4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平滑切换的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5.4.1 并网模式向孤岛模式切换的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5.4.2 孤岛模式向并网模式切换的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孤岛模式下燃气轮机和储能的协调控制 | 第72-79页 |
6.1 引言 | 第72-73页 |
6.2 主电源控制方式的平滑切换 | 第73-74页 |
6.2.1 外环控制器的切换 | 第73-74页 |
6.2.2 相位的平滑切换 | 第74页 |
6.3 微型燃气轮机和储能的切换逻辑 | 第74-75页 |
6.4 孤岛模式下主电源的协调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75-78页 |
6.4.1 微型燃气轮机退出运行的仿真分析 | 第75-77页 |
6.4.2 微型燃气轮机重新投入运行的仿真分析 | 第77-7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79页 |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