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功率因数校正概述 | 第17-20页 |
1.2.1 功率因数的概念 | 第17-18页 |
1.2.2 功率因数校正方法 | 第18-20页 |
1.3 无桥PFC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1.3.1 无桥PFC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2 无桥PFC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的研究 | 第25-3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25-32页 |
2.2.1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拓扑 | 第25-27页 |
2.2.2 正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27-30页 |
2.2.3 负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30-32页 |
2.3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的稳态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2.3.1 谐振电容电压变换量 | 第32-33页 |
2.3.2 电压传输比 | 第33页 |
2.3.3 输入电流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2.4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实验分析 | 第34-37页 |
2.5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改进 | 第37-38页 |
2.5.1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2.5.2 无桥隔离型Pseudo-Boost变换器的改进 | 第37-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变换器的研究 | 第39-52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第39-45页 |
3.2.1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变换器拓扑 | 第39-40页 |
3.2.2 正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40-42页 |
3.2.3 负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42-45页 |
3.3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PFC变换器工作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3.3.1 谐振电容电压变化量分析 | 第45-46页 |
3.3.2 输入与输出电压增益 | 第46页 |
3.3.3 输入电流推导 | 第46-47页 |
3.4 实验分析 | 第47-50页 |
3.5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PFC变换器的改进 | 第50-51页 |
3.5.1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PFC变换器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3.5.2 谐振型无桥隔离型PFC变换器改进方案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新型无桥隔离型变换器研究 | 第52-65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新型无桥隔离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52-53页 |
4.3 升压模式工作原理分析 | 第53-58页 |
4.3.1 正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53-56页 |
4.3.2 负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56-58页 |
4.4 升降压模式工作原理分析 | 第58-62页 |
4.4.1 正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58-60页 |
4.4.2 负输入电压时工作模态分析 | 第60-62页 |
4.5 变换器稳态特性分析 | 第62-64页 |
4.5.1 升压模式工作稳态特性分析 | 第62-63页 |
4.5.2 升降压模式工作模态分析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新型无桥隔离型变换器的设计与实验 | 第65-77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无桥隔离型PFC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 第65-70页 |
5.2.1 电感L_1和变压器励磁电感L_m设计 | 第66-67页 |
5.2.2 中间电容C_1设计 | 第67-68页 |
5.2.3 双向开关管的设计 | 第68页 |
5.2.4 变压器设计 | 第68-69页 |
5.2.5 快恢复二极管的选择 | 第69页 |
5.2.6 输出滤波电容C_o的选择 | 第69-70页 |
5.3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70-72页 |
5.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72-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总结 | 第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