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二元钛合金硬度的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钛及钛合金第11-14页
        1.1.1 钛合金的种类及应用第11-12页
        1.1.2 钛合金的固态相变第12-13页
        1.1.3 钛合金性能的理论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第14-17页
        1.2.1 EET的简介第14页
        1.2.2 EET的四个基本假设第14-15页
        1.2.3 EET的键距差法第15页
        1.2.4 EET的自洽键距差法第15-16页
        1.2.5 EET的应用第16-17页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1 选题意义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相及相界面的价电子结构计算方法第19-30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价电子结构的计算第19-24页
        2.2.1 BLD法第19-20页
        2.2.2 SCBLD法第20-21页
        2.2.3 结合能第21-24页
        2.2.4 相界面的价电子结构第24页
    2.3 价电子结构计算举例第24-30页
        2.3.1 α-Ti的价电子结构第24-26页
        2.3.2 α-Ti-M的价电子结构第26-27页
        2.3.3 β-Ti的价电子结构第27-28页
        2.3.4 β-Ti-M的价电子结构第28-29页
        2.3.5 α-Ti//β-Ti界面的价电子结构第29-30页
3 二元α钛合金硬度的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第30-45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硬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第30-33页
        3.2.1 理论计算的整体思路第30-31页
        3.2.2 固溶体模型的构建第31页
        3.2.3 强化机制的分析第31-32页
        3.2.4 强化系数的计算第32-33页
        3.2.5 强化权重的计算第33页
    3.3 硬度的计算公式第33-34页
        3.3.1 α-Ti硬度的计算公式第33页
        3.3.2 硬度增量的计算公式第33-34页
        3.3.3 硬度的计算通式第34页
    3.4 计算结果第34-37页
        3.4.1 合金价电子结构参数第34-35页
        3.4.2 合金硬度的计算结果第35-37页
    3.5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7-42页
        3.5.1 实验方法第37页
        3.5.2 XRD分析结果第37-38页
        3.5.3 合金显微组织第38-41页
        3.5.4 合金显微硬度第41-42页
    3.6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第42-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二元β钛合金硬度的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第45-56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硬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第45-48页
        4.2.1 理论计算的整体思路第45-46页
        4.2.2 固溶体模型的构建第46-47页
        4.2.3 强化系数的计算第47页
        4.2.4 强化权重的计算第47-48页
        4.2.5 硬度增量的计算第48页
        4.2.6 硬度的计算通式第48页
    4.3 计算结果第48-51页
        4.3.1 合金价电子结构参数第48-49页
        4.3.2 合金硬度的计算结果第49-51页
    4.4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1-54页
        4.4.1 实验方法第51页
        4.4.2 XRD分析结果第51-52页
        4.4.3 合金显微组织第52-54页
        4.4.4 合金显微硬度第54页
    4.5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二元α+β钛合金平衡态硬度的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第56-69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硬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第56-60页
        5.2.1 理论计算的整体思路第56-57页
        5.2.2 固溶体模型的构建第57-58页
        5.2.3 强化系数的计算第58-59页
        5.2.4 强化权重的计算第59页
        5.2.5 硬度增量的计算第59-60页
        5.2.6 硬度的计算通式第60页
    5.3 计算结果第60-63页
        5.3.1 合金价电子结构参数第60-61页
        5.3.2 合金硬度的计算结果第61-63页
    5.4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63-67页
        5.4.1 实验方法第63页
        5.4.2 XRD分析结果第63-64页
        5.4.3 合金显微组织第64-66页
        5.4.4 合金显微硬度第66-67页
    5.5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第67-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二元亚稳β钛合金平衡态硬度的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第69-83页
    6.1 引言第69页
    6.2 硬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第69-74页
        6.2.1 理论计算的整体思路第69-70页
        6.2.2 固溶体模型的构建第70-72页
        6.2.3 强化系数的计算第72页
        6.2.4 强化权重的计算第72-73页
        6.2.5 硬度增量的计算第73-74页
        6.2.6 硬度的计算通式第74页
    6.3 计算结果第74-77页
        6.3.1 合金价电子结构参数第74页
        6.3.2 合金硬度的计算结果第74-77页
    6.4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77-81页
        6.4.1 实验方法第77页
        6.4.2 XRD分析结果第77-78页
        6.4.3 合金显微组织第78-80页
        6.4.4 合金显微硬度第80-81页
    6.5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第81-82页
    6.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脉冲作用下铝的凝固生长与电化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减振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