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高送转" | 第17-18页 |
二、公司价值 | 第18页 |
三、股东减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高送转"的动机 | 第19-21页 |
二、"高送转"的市场反应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大股东减持 | 第23-25页 |
一、大股东减持与超额收益 | 第23-24页 |
二、大股东减持与掏空效应 | 第24页 |
三、大股东减持与控制权私有收益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高送转"现状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我国股票股利的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动因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节 "高送转"股票超额收益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我国股票股利政策基本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一、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 | 第30-31页 |
二、缺乏季度和中期股利的分配 | 第31-32页 |
三、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合理 | 第32-33页 |
第四章 *ST海润"高送转"案例分析 | 第33-58页 |
第一节 案例描述 | 第33-36页 |
一、公司概况 | 第33-34页 |
二、*ST海润"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事件回顾 | 第34-36页 |
第二节 *ST海润公司价值评估 | 第36-44页 |
一、实物期权法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相结合的公司价值评估 | 第37-42页 |
(一) 企业现实资产价值计算 | 第37-40页 |
(二) 企业期权价值计算 | 第40-42页 |
(三) 企业总价值计算 | 第42页 |
二、基于相对价值法的公司价值评估 | 第42-43页 |
三、*ST海润的市值与估值比较 | 第43-44页 |
第三节 *ST海润"高送转"能力分析 | 第44-49页 |
一、宏观层面的分析 | 第44-45页 |
二、公司层面的分析 | 第45-49页 |
第四节 *ST海润"高送转"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9-57页 |
一、"高送转"公告前后的股价波动分析 | 第49-52页 |
二、"高送转"公告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52-53页 |
三、*ST海润"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利益实现 | 第53-57页 |
第五节 案例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2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一、监管部门角度 | 第59页 |
二、中小投资者角度 | 第59-60页 |
三、上市公司角度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