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24页 |
1.1 OCT基本概念 | 第15-18页 |
1.1.1 TDOCT原理 | 第15-16页 |
1.1.2 FDOCT原理 | 第16-18页 |
1.2 基于OCT技术的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发展 | 第18-21页 |
1.2.1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血流成像方法 | 第18-19页 |
1.2.2 OMAG血流成像方法 | 第19页 |
1.2.3 基于幅度统计特性的血流成像方法 | 第19-20页 |
1.2.4 基于相位差统计特性的血流成像方法 | 第20页 |
1.2.5 基于强度相关的血流成像方法 | 第20-21页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2-23页 |
1.5 课题来源 | 第23-24页 |
2 光纤式SDOCT系统原理与设计 | 第24-37页 |
2.1 光纤式SDOCT原理 | 第24-26页 |
2.2 SDOCT系统设计 | 第26-32页 |
2.2.1 光源与光纤耦合器 | 第26-27页 |
2.2.2 线阵探测器 | 第27-28页 |
2.2.3 样品臂设计 | 第28-29页 |
2.2.4 探测臂设计 | 第29-30页 |
2.2.5 系统控制与图像采集 | 第30-32页 |
2.3 SDOCT系统性能研究及成像结果 | 第32-36页 |
2.3.1 系统轴向分辨率与成像深度 | 第32-33页 |
2.3.2 系统灵敏度分析 | 第33-35页 |
2.3.3 成像结果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SDOCT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 | 第37-54页 |
3.1 色散不匹配对OCT系统轴向分辨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 色散补偿方法 | 第38-39页 |
3.2.1 硬件补偿方法 | 第38页 |
3.2.2 软件补偿方法 | 第38-39页 |
3.3 RSOD原理 | 第39-41页 |
3.4 光谱仪标定 | 第41-43页 |
3.4.1 光谱标定时SDOCT系统结构 | 第41-42页 |
3.4.2 SDOCT系统光谱标定 | 第42页 |
3.4.3 SDOCT系统深度标定 | 第42-43页 |
3.5 利用RSOD补偿SDOCT系统色散 | 第43-47页 |
3.5.1 接入RSOD后的SDOCT系统结构 | 第44页 |
3.5.2 分别利用半高宽方法和色散差值方法来补偿色散 | 第44-46页 |
3.5.3 色散补偿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47页 |
3.6 透射样品色散与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 第47-53页 |
3.6.1 原理 | 第48-49页 |
3.6.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9-51页 |
3.6.3 结果及讨论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多普勒OCT技术成像 | 第54-66页 |
4.1 DOCT技术原理 | 第54-59页 |
4.1.1 TDOCT中基于频谱分析的DOCT技术 | 第56-57页 |
4.1.2 TDOCT中PRDOCT技术的实现方法 | 第57-58页 |
4.1.3 FDOCT中PRDOCT技术的实现方法 | 第58-59页 |
4.2 基于谱域互相关的DOCT技术 | 第59-65页 |
4.2.1 基于谱域互相关的DOCT技术原理 | 第59-61页 |
4.2.2 血流模拟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1-64页 |
4.2.3 活体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cmOCT技术成像 | 第66-74页 |
5.1 cmOCT技术的原理及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5.2 基于体数据相关的cmOCT方法 | 第68-73页 |
5.2.1 cube-cmOCT方法原理 | 第68-69页 |
5.2.2 血流模拟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9-70页 |
5.2.3 活体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0-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去除血流图像中抖动噪声 | 第74-97页 |
6.1 医学图像中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4-77页 |
6.1.1 基于互相关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4-75页 |
6.1.2 基于差分图像熵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5页 |
6.1.3 基于互信息(相对熵)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5页 |
6.1.4 基于梯度互相关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5-76页 |
6.1.5 基于花纹强度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6页 |
6.1.6 基于梯度差分的图像配准方法 | 第76-77页 |
6.2 去除人体皮肤血流图像中的抖动噪声 | 第77-87页 |
6.2.1 ZPCC-cmOCT方法的原理 | 第77-79页 |
6.2.2 血流模拟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9-81页 |
6.2.3 提取皮肤血流信号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81-82页 |
6.2.4 具有轻微抖动时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2-84页 |
6.2.5 具有较强抖动时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4-87页 |
6.2.6 数据处理时间分析 | 第87页 |
6.3 利用虚部信号的相关性来提取小血管的信号 | 第87-96页 |
6.3.1 IMcmOCT方法的原理 | 第88-90页 |
6.3.2 血流模拟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90-92页 |
6.3.3 活体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92-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7 多光束成像方法 | 第97-109页 |
7.1 多光束OCT系统成像原理 | 第97-98页 |
7.2 多光束SSOCT系统结构 | 第98-99页 |
7.3 基于矩形通道的模拟实验 | 第99-101页 |
7.4 活体实验 | 第101-107页 |
7.4.1 活体实验中去除光源的相位不稳定噪声的方法 | 第101-102页 |
7.4.2 DOCT方法的结果及讨论 | 第102-104页 |
7.4.3 PRDV方法的结果及讨论 | 第104-105页 |
7.4.4 SVOCT方法的结果及讨论 | 第105-106页 |
7.4.5 非黑色素皮肤癌患者皮肤上病变区域的血流图像 | 第106-10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8.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109-110页 |
8.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0页 |
8.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0页 |
附录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