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荀子诚信思想助推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选题目的第10页
        1.2.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第11-17页
        1.3.1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5页
        1.3.2 国外研究动态第15-16页
        1.3.3 国内外诚信思想述评第16-17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7页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7-18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1.5.1 诚信第18页
        1.5.2 信用第18页
        1.5.3 信任第18页
        1.5.4 诚信意识第18页
        1.5.5 诚信教育第18页
        1.5.6 诚信文化第18-19页
第2章 孔孟诚信思想理论概述第19-31页
    2.1 中国原始诚信思想的理想之光第19-20页
    2.2 孔孟诚信思想的具体理论第20-28页
        2.2.1 孔子关于诚信的理论描述第21-24页
        2.2.2 孟子关于诚信的理性幻想第24-26页
        2.2.3 孔孟诚信思想的基本缺陷第26-28页
    2.3 孔孟诚信思想对荀子诚信思想形成的影响第28-31页
        2.3.1 孔孟诚信思想为荀子诚信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第28-29页
        2.3.2 荀子诚信思想是孔孟诚信思想的创新发展第29-31页
第3章 荀子诚信思想的内涵、特征及现代价值第31-41页
    3.1 荀子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第31-32页
    3.2 荀子诚信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2-34页
        3.2.1 社会普适性第32页
        3.2.2 政治目的性第32-33页
        3.2.3 礼义原则性第33页
        3.2.4 道德他律性第33页
        3.2.5 法律约束性第33-34页
    3.3 荀子诚信思想的具体内容第34-39页
        3.3.1 诚信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第35页
        3.3.2 诚信是维持政治稳定的前提第35-36页
        3.3.3 诚信是选贤任能的必要条件第36-37页
        3.3.4 诚信是军事胜利的重要保障第37页
        3.3.5 诚信是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第37-38页
        3.3.6 诚信是各行各业的道德准则第38-39页
    3.4 荀子诚信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9-41页
        3.4.1 荀子诚信思想是形成社会诚信大厦的根基第39页
        3.4.2 荀子诚信思想是培养诚信意识的源泉第39-40页
        3.4.3 荀子诚信思想是诚信社会运行的保障第40页
        3.4.4 荀子诚信思想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核心第40-41页
第4章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实证研究第41-51页
    4.1 调查对象与方法第41-42页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4.2.1 关于诚信的认识第42-44页
        4.2.2 关于学习诚信状况第44-45页
        4.2.3 关于就业诚信情况第45页
        4.2.4 关于经济诚信状况第45-46页
        4.2.5 关于交友中的诚信状况第46-47页
    4.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第47-51页
        4.3.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第48页
        4.3.2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第48-49页
        4.3.3 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第49页
        4.3.4 传统诚信思想的失落第49-50页
        4.3.5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第50-51页
第5章 荀子诚信思想助推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路径第51-61页
    5.1 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荀子诚信思想第51-52页
    5.2 切实实现荀子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第52-54页
        5.2.1 做人真诚:以诚相待,诚心诚意第52-53页
        5.2.2 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行必践诺第53页
        5.2.3 忠诚无悔:忠于责任,忠于国家第53页
        5.2.4 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为本,礼法规约第53-54页
    5.3 努力营造有利于荀子诚信思想传承的良好环境第54-56页
        5.3.1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54-55页
        5.3.2 共建良好的网络环境第55页
        5.3.3 搭建良好的学校环境第55页
        5.3.4 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第55-56页
    5.4 将荀子诚信思想贯穿于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始终第56-61页
        5.4.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第56-57页
        5.4.2 强化校内外实践活动第57-58页
        5.4.3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第58-59页
        5.4.4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农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