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1-4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14页 |
1.1 病例资料 | 第11页 |
1.2 诊断标准及辨证准则 | 第11-12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1.5 终止试验的标准 | 第12-13页 |
1.6 剔除及脱落病历标准 | 第13页 |
1.7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记分标准 | 第13-14页 |
1.8 质量控制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2 观察指标及采样方法 | 第15页 |
2.3 治疗方法 | 第15页 |
2.4 治疗疗程 | 第15-16页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6页 |
2.6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3.1 慢性鼻-鼻窦炎的细菌生物膜表达实验 | 第17-18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7页 |
3.1.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17-18页 |
3.1.3 实验过程 | 第18页 |
3.2 鼻渊舒口服液对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调节作用实验 | 第18-21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3.2.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19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19-2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1-24页 |
4.1 一般资料 | 第21页 |
4.2 临床研究结果 | 第21-24页 |
4.3 安全性评估 | 第24页 |
5 讨论 | 第24-33页 |
5.1 中医学对鼻渊的认识及治疗 | 第24-25页 |
5.2 西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及治疗 | 第25-26页 |
5.3 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关系探讨 | 第26-29页 |
5.4 SIgA水平对慢性鼻-鼻窦炎的影响探讨 | 第29-30页 |
5.5 鼻渊舒口服液的药物分析 | 第30-31页 |
5.6 鼻腔五度辨证学说 | 第31-32页 |
5.7 对正常人及患者鼻粘膜形成细菌生物膜差异的分析 | 第32-33页 |
5.8 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前后SIgA含量变化的分析 | 第33页 |
6 结论 | 第33-34页 |
7 问题与展望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40-54页 |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研究概况 | 第40-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综述二:祖国医学有关鼻渊的认识及治疗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一 | 第55-56页 |
附件二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