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浮游选矿论文

从铅银渣中综合回收金银铅锌的工艺和机理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3-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33页
    2.1 火法炼锌工艺第15-17页
        2.1.1 蒸馏法炼锌第15-16页
        2.1.2 密闭鼓风炉法炼锌第16-17页
        2.1.3 电热法炼锌第17页
    2.2 湿法炼锌工艺第17-27页
        2.2.1 传统湿法炼锌第17-23页
        2.2.2 全湿法炼锌第23-25页
        2.2.3 其他炼锌方法第25-27页
    2.3 湿法炼锌浸出渣资源化研究现状第27-32页
        2.3.1 熔池熔炼和浸没熔炼第27-28页
        2.3.2 直接浮选法第28页
        2.3.3 烟化法第28-29页
        2.3.4 直接浸出法第29-30页
        2.3.5 焙烧-浸出法第30-31页
        2.3.6 浸出-浮选法第31-32页
    2.4 湿法炼锌浸出渣资源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2-33页
3 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第33-41页
    3.1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33页
        3.1.1 研究内容第33页
        3.1.2 研究目标第33页
    3.2 技术路线图第33-34页
    3.3 试验矿样第34-37页
        3.3.1 铅银渣试样第34-35页
        3.3.2 纯矿物试样第35-37页
    3.4 试验设备与药剂第37-38页
    3.5 试验设备与药剂第38-41页
        3.5.1 矿物粉末XRD测试研究第38页
        3.5.2 红外光谱测试第38-39页
        3.5.3 XPS测试第39页
        3.5.4 纯矿物浮选试验第39页
        3.5.5 矿物Zeta电位测定第39页
        3.5.6 热酸浸出试验第39-40页
        3.5.7 铅银渣浮选试验第40页
        3.5.8 MLA分析第40-41页
4 铅银渣工艺矿物研究第41-51页
    4.1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第41-44页
        4.1.1 矿物组成第41-42页
        4.1.2 化学成分第42-43页
        4.1.3 铅物相组成第43页
        4.1.4 锌物相组成第43-44页
        4.1.5 银物相组成第44页
    4.2 粒度组成及金属量分布第44-46页
    4.3 铅银渣的结构构造第46页
    4.4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第46-49页
        4.4.1 铅矿物嵌布特征第46-47页
        4.4.2 锌矿物嵌布特征第47-48页
        4.4.3 银矿物嵌布特征第48页
        4.4.4 主要脉石矿物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从铅银渣中综合回收金、银、铅、锌的工艺研究第51-88页
    5.1 综合回收工艺流程的优化选择第51-62页
        5.1.1 原则流程的确定第51-57页
        5.1.2 锌银粗选调整剂试验第57-58页
        5.1.3 锌银粗选捕收剂试验第58-59页
        5.1.4 铅粗选调整剂试验第59-60页
        5.1.5 铅粗选捕收剂试验第60-62页
    5.2 热酸浸出-浮选联合工艺试验第62-84页
        5.2.1 热酸浸出条件对锌银粗选试验的影响第62-64页
        5.2.2 最优热酸浸出条件下浸渣浮选回收锌银的研究第64-71页
        5.2.3 锌银浮选尾矿回收铅试验研究第71-79页
        5.2.4 全流程开路和闭路流程试验第79-84页
    5.3 产品检查第84-86页
        5.3.1 产品多元素分析第84-85页
        5.3.2 产品筛水析第85-86页
        5.3.3 产品最终处理第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6 铅银渣热酸浸出对浮选的影响的机理第88-109页
    6.1 铅银渣的浸出机理和对浮选的影响第88-91页
        6.1.1 有价金属浸出过程中的行为第88-89页
        6.1.2 浸出过程对浮选的影响第89-91页
    6.2 铅银渣酸浸前后的MLA分析第91-106页
        6.2.1 浸出前后的多元素分析第91-92页
        6.2.2 浸出前后的矿物组成第92-94页
        6.2.3 浸出前后的有价金属物相组成第94-95页
        6.2.4 浸出前后的粒度分布第95-96页
        6.2.5 浸出前后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第96-97页
        6.2.6 浸出前后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第97-106页
    6.3 铅银渣浸出前后理论回收率计算第106-107页
        6.3.1 浸出前理论回收率计算第106页
        6.3.2 浸出后理论回收率计算第106-107页
    6.4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7 铅银渣中有价矿物自身性质的量子化学模拟和计算第109-127页
    7.1 铅银渣中有价矿物晶体结构分析第109-112页
        7.1.1 硫化锌的XRD衍射谱数据对比第111页
        7.1.2 硫酸铅的XRD衍射谱数据对比第111-112页
    7.2 计算方法与模型第112-116页
        7.2.1 矿物电子结构与浮选性能关系的基本原理第112-114页
        7.2.2 矿物模型的构建第114-115页
        7.2.3 计算细节第115-116页
    7.3 矿物电子结构与可浮性第116-125页
        7.3.1 能带结构第116-119页
        7.3.2 电子态密度第119-123页
        7.3.3 Mulliken轨道布居第123-125页
    7.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8 铅银渣中有价矿物的浮选机理第127-143页
    8.1 β-ZnS的浮选机理第127-136页
        8.1.1 pH值对β-ZnS捕收剂诱导浮选影响第127-128页
        8.1.2 Cu~(2+)对β-ZnS浮选行为的影响第128-131页
        8.1.3 Zn~(2+)对β-ZnS浮选行为的影响第131-133页
        8.1.4 Fe~(3+)对β-ZnS浮选行为的影响第133-136页
    8.2 硫酸铅的浮选机理第136-141页
        8.2.1 pH值对铅钒和硫酸铅自诱导浮选的影响第136-137页
        8.2.2 pH值对不同捕收剂浮选硫酸铅的影响第137页
        8.2.3 Na_2S对硫酸铅浮选行为的影响第137-141页
    8.3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9 结论第143-146页
    9.1 主要结论第143-145页
    9.2 主要创新点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54-15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泥和高炉灰在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中的作用及机理
下一篇:有机/无机复合体系浸出多金属结核中锰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