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3-16页 |
2.1 小额信贷 | 第13页 |
2.1.1 小额信贷 | 第13页 |
2.1.2 小额信贷的类型 | 第13页 |
2.2 小额贷款公司 | 第13-14页 |
2.2.1 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 | 第13页 |
2.2.2 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 | 第13-14页 |
2.3 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含义和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2.3.1 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 | 第14页 |
2.3.2 企业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3 国内外小额信贷发展分析及启示 | 第16-21页 |
3.1 国际小额信贷发展分析 | 第16-19页 |
3.1.1 非政府组织-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B)模式 | 第16-17页 |
3.1.2 正规金融机构-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BRI-UD)模式 | 第17-18页 |
3.1.3 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印度国有开发银行、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模式 | 第18页 |
3.1.4 商业化小额贷款公司-淡马锡微贷模式 | 第18页 |
3.1.5 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启示 | 第18-19页 |
3.2 国内小额信贷发展分析 | 第19-21页 |
3.2.1 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模式 | 第19-20页 |
3.2.2 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模式 | 第20页 |
3.2.3 正规金融机构-“农信社”小额信贷模式 | 第20页 |
3.2.4 “商业化”小额信贷模式 | 第20页 |
3.2.5 小额信贷在我国发挥的作用 | 第20-21页 |
4 BH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分析 | 第21-28页 |
4.1 公司简介 | 第21页 |
4.2 经营现状 | 第21-23页 |
4.3 运营模式 | 第23-24页 |
4.4 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 | 第24-27页 |
4.5 总体评价 | 第27-28页 |
5 BH小额贷款公司发展SWOT因素分析 | 第28-34页 |
5.1 优势分析 | 第28-29页 |
5.1.1 营运效率较高 | 第28页 |
5.1.2 竞争战略实行差异化,依托特色农业,专注服务“三农” | 第28页 |
5.1.3 业务特色明确,贷款效率高 | 第28页 |
5.1.4 扎根实体,不突破红线 | 第28-29页 |
5.1.5 公司股东和员工专业素养强 | 第29页 |
5.1.6 争取银行融资,提供业务发展所需资金 | 第29页 |
5.2 劣势分析 | 第29-30页 |
5.2.1 转制村镇银行的限制 | 第29页 |
5.2.2 业务品种单一,经营风险度高 | 第29-30页 |
5.2.3 利率定价机制不完善 | 第30页 |
5.3 机遇分析 | 第30-31页 |
5.3.1 国家政策支持 | 第30页 |
5.3.2 市场空间较大 | 第30-31页 |
5.3.3 存在转型空间 | 第31页 |
5.4 威胁分析 | 第31-32页 |
5.4.1 后续资金补充乏力 | 第31页 |
5.4.2 经营成本高 | 第31-32页 |
5.4.3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2页 |
5.5 BH小额贷款公司发展SWOT战略组合分析 | 第32-34页 |
6 BH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建议 | 第34-46页 |
6.1 明确发展方向 | 第34页 |
6.2 明确发展业态 | 第34-35页 |
6.3 确定发展点 | 第35-37页 |
6.3.1 细分市场 | 第35页 |
6.3.2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35-37页 |
6.4 完善BH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能力 | 第37-46页 |
6.4.1 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构建有效的资金供给机制 | 第37页 |
6.4.2 降低自身营运成本 | 第37-39页 |
6.4.3 加大信贷产品创新 | 第39-42页 |
6.4.4 提供多种形式的还款方式 | 第42页 |
6.4.5 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 第42-43页 |
6.4.6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 第43-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7.1 结论 | 第46页 |
7.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