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稻田生态系统氮素流向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31页
   ·氮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转化迁移第14-15页
   ·氮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去向第15-18页
     ·农作物吸收利用第15-16页
     ·土壤固定第16页
     ·损失第16-18页
   ·氮素损失的影响原因和环境污染第18-21页
     ·氮素损失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氮素损失造成的污染第19-21页
   ·减少稻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的对策第21-24页
     ·政策管理方面第21-22页
     ·技术推广方面第22-24页
   ·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第24-29页
     ·脲酶抑制剂第24-26页
     ·硝化抑制剂第26-27页
     ·研究现状第27-29页
   ·论文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9-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7页
   ·网室试验地概况第31页
   ·模拟渗漏桶装置第31页
   ·供试材料第31-33页
   ·培养方法第33-34页
     ·水分管理第33页
     ·氮肥施用第33页
     ·农药施用第33-34页
   ·试验分析项目与方法第34-37页
     ·渗漏水样品分析第34页
     ·水稻叶片SPAD测定第34-35页
     ·水稻生物学性状分析第35-36页
     ·土壤总氮测定第36-3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7-63页
   ·稻田土壤渗漏水中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第37-48页
     ·铵态氮浓度的变化第37-40页
     ·亚硝态氮浓度的变化第40-43页
     ·硝态氮浓度的变化第43-46页
     ·总氮浓度的变化第46-48页
   ·稻田土壤渗漏水渗漏水中铵态氮/总氮和硝态氮/总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第48-50页
     ·铵态氮/总氮的变化第48-49页
     ·硝态氮/总氮的变化第49-50页
   ·土壤渗漏水PH的变化第50-53页
   ·水稻叶片SPAD值的变化第53-56页
     ·水稻冠层SPAD值的变化第53-54页
     ·水稻剑叶SPAD值的变化第54-56页
   ·水稻生物学性状的特征分析第56-60页
     ·水稻生物量的分析第56-57页
     ·水稻各器官氮含量的分析第57-58页
     ·水稻各器官氮总量的分析第58-60页
   ·不同土层总氮含量的分析第60-61页
   ·稻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分析第61-63页
4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研究结论第63-64页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附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用猪粪及钝化剂对铜在水稻土—作物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下一篇:大量施灌沼液稻田氮素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