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概述 | 第14-20页 |
2.1 观音文化的背景 | 第14-15页 |
2.2 观音文化的世俗本土化 | 第15-17页 |
2.3 元代景德镇窑概况 | 第17-18页 |
2.4 元代景德镇窑观音造像的风貌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 | 第20-38页 |
3.1 元代景德镇窑观音造像的题材 | 第20-23页 |
3.1.1 水月观音 | 第20-22页 |
3.1.2 白衣观音 | 第22页 |
3.1.3 送子观音 | 第22-23页 |
3.1.4 鱼篮观音 | 第23页 |
3.2 元代景德镇窑观音造像的原料及制作工艺 | 第23-27页 |
3.2.1 瓷胎原料 | 第23-24页 |
3.2.2 釉药特点 | 第24-25页 |
3.2.3 模塑结合 | 第25-26页 |
3.2.4 捏塑、贴塑、雕镂等技法 | 第26-27页 |
3.3 元代景德镇窑观音造像的造型语言 | 第27-31页 |
3.3.1 开相 | 第27-28页 |
3.3.2 手印 | 第28-29页 |
3.3.3 身姿 | 第29-31页 |
3.4 元代景德镇窑观音造像的装饰 | 第31-36页 |
3.4.1 单色釉装饰 | 第31-32页 |
3.4.2 釉下彩装饰 | 第32页 |
3.4.3 服饰装饰 | 第32-33页 |
3.4.4 佩饰装饰 | 第33-34页 |
3.4.5 综合装饰 | 第34-36页 |
附:图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元代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的审美特征 | 第38-41页 |
4.1 神圣性与世俗性的融合 | 第38-39页 |
4.2 具态形象与抽象思维的融合 | 第39页 |
4.3 感官审美与精神体会的融合 | 第39页 |
4.4 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 第39-40页 |
4.5 传统性与开放性的融合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