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7页 |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2.1.1 风险概念论述 | 第19页 |
2.1.2 风险管理概念论述 | 第19页 |
2.1.3 项目风险管理概念论述 | 第19-20页 |
2.1.4 铁路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概念论述 | 第20-21页 |
2.2 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 第21-27页 |
2.2.1 风险计划 | 第21-22页 |
2.2.2 风险辨识 | 第22页 |
2.2.3 风险估计 | 第22-23页 |
2.2.4 风险评价 | 第23-24页 |
2.2.5 风险控制 | 第24-25页 |
2.2.6 后期评估 | 第25-27页 |
第3章 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 第27-32页 |
3.1 德尔费法分析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重难点 | 第27-29页 |
3.1.1 复杂造型钢结构的深化设计 | 第27页 |
3.1.2 涉及既有站房和线路的过渡施工 | 第27页 |
3.1.3 现场安装方案的选择 | 第27-28页 |
3.1.4 临时支架的设计、安装和拆卸 | 第28页 |
3.1.5 高空作业对安全质量的影响 | 第28页 |
3.1.6 现场安装的施工组织 | 第28-29页 |
3.2 检查表法辨识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因素 | 第29-32页 |
第4章 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9页 |
4.1 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 第32-33页 |
4.1.1 目的性原则 | 第32页 |
4.1.2 系统性原则 | 第32页 |
4.1.3 全寿命周期原则 | 第32页 |
4.1.4 科学实用原则 | 第32页 |
4.1.5 标准化管理原则 | 第32-33页 |
4.1.6 动态监控原则 | 第33页 |
4.2 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确定 | 第33-38页 |
4.2.1 人员风险指标 | 第33-34页 |
4.2.2 设备风险指标 | 第34-35页 |
4.2.3 材料风险指标 | 第35-36页 |
4.2.4 环境风险指标 | 第36-37页 |
4.2.5 工法风险指标 | 第37-38页 |
4.3 构建铁路站房钢结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第5章 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及案例分析 | 第39-67页 |
5.1 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 第39-43页 |
5.1.1 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 第39页 |
5.1.2 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流程 | 第39-40页 |
5.1.3 决策问题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 第40-41页 |
5.1.4 决策问题重要度计算 | 第41-43页 |
5.2 案例分析 | 第43-67页 |
5.2.1 项目案例简介 | 第43-47页 |
5.2.2 项目案例风险分析 | 第47-56页 |
5.2.3 项目案例风险评价 | 第56-61页 |
5.2.4 项目案例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 | 第61-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