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15页 |
1.1 对象 | 第10-11页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11-14页 |
1.2.1 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及感染 | 第12页 |
1.2.2 病毒携带CEA c DNA的制备 | 第12-13页 |
1.2.3 活化细胞的产生 | 第13页 |
1.2.4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 | 第13页 |
1.2.5 细胞培养注意事项 | 第13页 |
1.2.6 T细胞和DC的表型分析 | 第13-14页 |
1.2.7 CTL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单克隆抗体识别的如下抗原 | 第14页 |
1.2.8 CTL输液过程 | 第14页 |
1.3 疗效评价 | 第14页 |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以及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 | 第14页 |
1.5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结果 | 第15-20页 |
2.1 ACTL治疗细胞培养图片 | 第15-17页 |
2.2 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 第17-18页 |
2.3 免疫功能结果分析 | 第18-19页 |
2.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 第18页 |
2.3.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 第18-19页 |
2.4 安全性评价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综述 | 第29-39页 |
1.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第29-30页 |
2.树突状细胞抗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 | 第30页 |
3.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种类 | 第30-33页 |
3.1 肽,蛋白质和肿瘤细胞致敏的DCs疫苗 | 第31页 |
3.2 肿瘤核酸修饰的DC疫苗 | 第31-32页 |
3.3 细菌和病毒载体修饰的DC疫苗 | 第32-33页 |
4. 临床疗效评价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