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生物响应可逆交联的透明质酸—聚多肽纳米载体用于肿瘤的主动靶向治疗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42页
    1.1 聚合物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的现状第12-14页
    1.2 生物响应性纳米载体第14-28页
        1.2.1 pH响应性纳米载体第15-18页
        1.2.2 还原响应性纳米载体第18-26页
        1.2.3 双重生物响应性纳米载体第26-28页
    1.3 主动肿瘤靶向纳米载体第28-34页
        1.3.1 多肽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载体第30-31页
        1.3.2 多糖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载体第31-32页
        1.3.3 其他分子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载体第32-34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2页
第二章 生物响应可逆交联的透明质酸-聚多肽纳米化学药物用于乳腺癌的主动靶向治疗第42-71页
    2.1 引言第42-44页
    2.2 实验部分第44-51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44页
        2.2.2 测试与表征第44页
        2.2.3 氨基官能化的硫辛酸(LA-NH_2)的合成与表征第44-45页
        2.2.4 硫辛酸-聚(γ-苄基-L-谷氨酸)(LA-PBLG)聚多肽的合成与表征第45页
        2.2.5 透明质酸-g-聚多肽-硫辛酸(HA-g-PBLG-LA)的合成与表征第45-46页
        2.2.6 HA-g-PBLG-LA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第46-47页
        2.2.7 阿霉素(DOX)的包载和体外释放第47-48页
        2.2.8 体外毒性测试(MTT试验)第48页
        2.2.9 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第48-49页
        2.2.10 纳米粒子的血液循环第49-50页
        2.2.11 活体成像、离体成像和生物分布第50页
        2.2.12 体内抗肿瘤效果测试第50-51页
        2.2.13 组织学分析第5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1-66页
        2.3.1 HA-g-PBLG-LA的合成第51-56页
        2.3.2 HA-g-PBLG-LA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第56-57页
        2.3.3 DOX的包载和体外释放第57-59页
        2.3.4 细胞毒性研究第59-62页
        2.3.5 血液循环和活体成像第62-63页
        2.3.6 离体成像和生物分布第63-64页
        2.3.7 体内抗肿瘤治疗效果研究第64-66页
    2.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三章 pH和还原双重敏感可逆交联的透明质酸-聚多肽纳米载体用于蛋白药物的高效包载和细胞内触发释放第71-91页
    3.1 引言第71-73页
    3.2 实验部分第73-78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73页
        3.2.2 测试与表征第73-74页
        3.2.3 透明质酸-g-聚(β-苄基-L-天冬氨酸)-硫辛酸(HA-g-PBLA-LA)的合成与表征第74-75页
        3.2.4 透明质酸-g-聚(β-二异丙基乙二胺-L-天冬氨酸)-硫辛酸(HA-g-P(Asp-DIP)-LA)的合成与表征第75页
        3.2.5 HA-g-P(Asp-DIP)-LA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5-76页
        3.2.6 细胞色素C(CC)的包载和体外释放第76页
        3.2.7 体外毒性实验(MTT试验)第76-77页
        3.2.8 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测试第77-7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8-88页
        3.3.1 HA-g-P(Asp-DIP)-LA的合成第78-81页
        3.3.2 HA-g-P(Asp-DIP)-LA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第81-83页
        3.3.3 CC的包载和响应性释放第83-85页
        3.3.4 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第85-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4页
    4.1 结论第91-93页
    4.2 展望第93-94页
附录第94-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乙烯醇—结冷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和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杯[4]芳烃锰双氧加合物结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