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CRISPR/Cas9系统介导小鼠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6页
    1.1 基因组定点编辑第15-16页
    1.2 人工锌指核酸酶第16-22页
        1.2.1 锌指蛋白的设计与组装第17-19页
        1.2.2 FokI内切酶第19页
        1.2.3 ZFN在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第19-22页
    1.3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第22-27页
        1.3.1TALE的结构与DNA识别第23-24页
        1.3.2 TALENs的应用第24-26页
        1.3.3 TALENs特异性与脱靶第26-27页
    1.4 CRISPR/CAS9系统及应用第27-39页
        1.4.1 CRISPR/Cas系统基因结构与类型第28-29页
        1.4.2 CRISPR/Cas的适应性免疫机制第29-30页
        1.4.3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机制第30-33页
        1.4.4 CRISPR/Cas9的应用第33-36页
        1.4.5 CRISPR/Cas9在基因组编辑中脱靶问题第36-39页
    1.5 维生素D受体研究进展第39-45页
        1.5.1 维生素D受体结构与功能第40-41页
        1.5.2 VDR调控基因的表达第41-44页
        1.5.3 VDR与细胞内蛋白因子的相互作用第44-45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5-46页
第二章 VDR基因CRISPR/CAS9打靶系统构建第46-56页
    2.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46页
        2.1.2 试剂第46页
        2.1.3 引物序列第46-47页
    2.2 实验方法第47-51页
        2.2.1 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CRISPR/Cas9打靶位点的选择第47-48页
        2.2.2 CRISPR/Cas9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8-50页
        2.2.3 报告载体的设计与构建第50-51页
        2.2.4 CRISPR/Cas9活性与报告载体效果验证第51页
    2.3 实验结果第51-54页
        2.3.1 CRISPR/Cas9表达载体的鉴定第51-52页
        2.3.2 CRISPR/Cas9报告载体的鉴定第52-53页
        2.3.3 CRISPR/Cas9活性与报告载体效果第53-54页
    2.4 讨论第54-55页
    2.5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CRISPR/CAS9介导VDR基因编辑第56-66页
    3.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3.1.1 细胞株和质粒第56页
        3.1.2 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第56页
        3.1.3 PCR引物第56-57页
    3.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3.2.1 细胞转染与筛选第57-58页
        3.2.2 细胞基因组DNA提取与PCR扩增第58页
        3.2.3 T7E1酶切检测第58页
        3.2.4 TA克隆与测序第58-59页
        3.2.5 数字PCR检测大片段删除及效率第59页
    3.3 实验结果第59-64页
        3.3.1 CRISPR/Cas9靶向编辑人VDR基因的效率第59-61页
        3.3.2 CRISPR/Cas9靶向编辑小鼠VDR基因的效率第61页
        3.3.3 CRISPR/Cas9介导VDR基因大片段删除第61-63页
        3.3.4 细胞水平的脱靶效应第63-64页
    3.4 讨论第64-65页
    3.5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VDR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第66-73页
    4.1 实验材料第66-67页
        4.1.1 实验动物第66页
        4.1.2 实验试剂第66-67页
    4.2 实验方法第67-68页
        4.2.1 sgRNA和Cas9 mRNA的体外转录第67页
        4.2.2 超数排卵与受精卵的提取第67页
        4.2.3 假孕受体母鼠的准备第67页
        4.2.4 显微注射第67页
        4.2.5 受精卵的鉴定与移植第67页
        4.2.6 F0代的鉴定与靶位点突变分析第67-68页
        4.2.7 F0代VDR敲除鼠脱靶效应检测第68页
    4.3 实验结果第68-71页
        4.3.1 F0代小鼠生产与靶位点PCR扩增第68-69页
        4.3.2 F0代小鼠的T7E1检测第69页
        4.3.3 F0代小鼠靶位点PCR产物测序检测第69-70页
        4.3.4 F0代VDR基因敲除鼠脱靶突变检测第70-71页
    4.4 讨论第71-72页
    4.5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VDR基因敲除鼠表型鉴定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73-79页
    5.1 实验材料第73-74页
        5.1.1 实验动物第73页
        5.1.2 实验试剂第73-74页
    5.2 实验方法第74页
        5.2.1 VDR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总RNA提取第74页
        5.2.2 定量PCR检测VDR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第74页
        5.2.3 免疫荧光检测VDR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第74页
        5.2.4 表性分析第74页
    5.3 实验结果第74-77页
        5.3.1 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VDR基因表达差异第74-75页
        5.3.2 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VDR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75-76页
        5.3.3 敲除鼠表型分析第76-77页
    5.4 讨论第77-78页
    5.5 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慢病毒注射睾丸生产转CAS9基因小鼠第79-87页
    6.1 实验材料第79-80页
        6.1.1 实验动物第79页
        6.1.2 细胞系与菌株第79页
        6.1.3 病毒载体与病毒第79页
        6.1.4 实验试剂第79-80页
    6.2 实验方法第80-81页
        6.2.1 慢病毒质粒的制备第80页
        6.2.2 慢病毒包装与滴度测定第80页
        6.2.3 慢病毒注射小鼠睾丸第80页
        6.2.4 注射后小鼠睾丸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第80-81页
        6.2.5 F0代配种与F1代检测与分析第81页
    6.3 实验结果第81-85页
        6.3.1 慢病毒滴度检测第81-82页
        6.3.2 小鼠睾丸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第82-84页
        6.3.3 F1代小鼠的PCR检测第84-85页
    6.4 讨论第85-86页
    6.5 小结第86-87页
结论第87-88页
创新点第88-89页
后续研究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4页
附录第104-111页
缩略词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瓯市产业扶贫问题研究
下一篇:FGF13影响小鼠骨骼肌增殖与分化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