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3-20页 |
第一章 准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1.1 相关概念介绍 | 第20-25页 |
1.1.1 准公共产品的概念 | 第20-21页 |
1.1.2 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 | 第21-22页 |
1.1.3 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 第22-24页 |
1.1.4 公共自行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24-25页 |
1.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5-26页 |
1.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 第27-34页 |
2.1 太原市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的背景 | 第27-29页 |
2.2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的主要特点 | 第29-34页 |
2.2.1 强政府主导 | 第29-31页 |
2.2.2 设施高端先进 | 第31页 |
2.2.3 初期就成网成系 | 第31-32页 |
2.2.4 租车基本免费 | 第32页 |
2.2.5 全天候服务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3.1 与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不协调 | 第34页 |
3.2 服务网点布局不完善 | 第34-35页 |
3.3 财政压力大 | 第35页 |
3.4 人为损坏严重 | 第35-36页 |
3.5 出行环境恶劣 | 第36页 |
3.6 服务信息滞后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8-43页 |
4.1 思想认识的偏差 | 第38-39页 |
4.1.1 对公共自行车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8页 |
4.1.2 对收费与服务品质的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 | 第38-39页 |
4.2 运营效率低 | 第39-41页 |
4.2.1 服务手段有限 | 第39-40页 |
4.2.2 收费制度不合理 | 第40-41页 |
4.2.3 经营模式僵化 | 第41页 |
4.3 投资主体单一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完善公共自行车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 第43-50页 |
5.1 树立理性的公共服务观念 | 第43-45页 |
5.1.1 提高对公共自行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 第43-44页 |
5.1.2 正确认识收费与服务品质的辩证关系 | 第44-45页 |
5.2 提高运营效率 | 第45-47页 |
5.2.1 创新服务手段 | 第45-46页 |
5.2.2 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 | 第46-47页 |
5.2.3 提高运营的市场化水平 | 第47页 |
5.3 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47-50页 |
5.3.1 政府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合作投资 | 第48页 |
5.3.2 鼓励市民参与投资 | 第48-49页 |
5.3.3 公共服务外包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