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作者考证及故事来源 | 第13-15页 |
校刻版本及编排体系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论文的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第一章 仙话中的叙事对象:仙人、仙术与仙境 | 第22-41页 |
·情态各异的仙人形象 | 第22-31页 |
·各显神通的八仙群体 | 第22-29页 |
·悬壶济世的医仙群体 | 第29-30页 |
·幽冥之界的鬼仙群体 | 第30-31页 |
·神奇变幻的仙术道法 | 第31-38页 |
·似幻似真难辨测——变化幻术 | 第31-33页 |
·治病救人解杂症——奇妙医术 | 第33-37页 |
·点石成金惊众人——神异法术 | 第37-38页 |
·洞天福地的梦幻仙境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章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凡人的遇仙、成仙 | 第41-53页 |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遇仙的叙事空间 | 第41-46页 |
·仙人降临凡人宅——家中遇仙 | 第41-42页 |
·神仙饮酒度世人——酒肆遇仙 | 第42-43页 |
·海上仙岛遇仙翁——海上遇仙 | 第43-44页 |
·名山大川居神仙——山林遇仙 | 第44-45页 |
·何期梦里小成仙——梦境遇仙 | 第45-46页 |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凡人的成仙模式 | 第46-51页 |
·偶遇神药得飞升——服食外物 | 第47-48页 |
·明理积善行仙道——悟道修性 | 第48-49页 |
·凡尘俗世积功德——点化度人 | 第49-50页 |
·形销骨化寻仙路——死后尸解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仙话故事的思想内蕴 | 第53-58页 |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仙话故事中的宗教思想 | 第53-55页 |
·渴望长生求永恒——老庄思想 | 第53-54页 |
·积累功德救世人——仁爱思想 | 第54页 |
·明心见性悟仙道——全真思想 | 第54-55页 |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仙话故事中民众求仙心理的产生原因 | 第55-56页 |
·宋元统治阶级的推行与提倡 | 第55-56页 |
·民众内心欲望的反映与渴求 | 第56页 |
·神仙信仰宗教的发展与推动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仙话故事的民间叙事艺术 | 第58-64页 |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仙话故事中的民间特色 | 第58-60页 |
·道教神仙的民间信仰 | 第58-59页 |
·荒诞离奇的幻想故事 | 第59-60页 |
·贴近生活的民间母题 | 第60页 |
·仙话故事民间叙事的创作特征 | 第60-62页 |
·故事设置上人物泛化、时空模糊 | 第61页 |
·故事情节上二元对立、程序模式 | 第61-62页 |
·故事语言上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4页 |
承诺书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