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20页 |
| ·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立论依据 | 第13-15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20页 |
| ·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 ·论文研究的时间界定 | 第19-2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7-123页 |
| ·引进西方体育:拯救民族于危亡 | 第27-49页 |
| ·社会背景 | 第28-31页 |
| ·洋务派对时局的认知和体育实践 | 第31-38页 |
| ·维新派对时局的认知和体育实践 | 第38-43页 |
| ·革命派对时局的认知和体育实践 | 第43-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选择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之路的探求 | 第49-68页 |
| ·社会背景 | 第49-52页 |
| ·对体育认识的变迁 | 第52-62页 |
| ·体育发展的影响 | 第62-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发展现代体育:实现民族复兴之夙愿 | 第68-96页 |
| ·新中国体育发展的现实条件 | 第68-72页 |
| ·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 第72-80页 |
| ·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 | 第80-88页 |
| ·新中国体育发展的成就和影响 | 第88-95页 |
| ·小结 | 第95-96页 |
| ·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审视 | 第96-123页 |
| ·民族救亡是引进与选择现代体育的旨归 | 第97-103页 |
| ·民族复兴是新中国发展体育的基本动力 | 第103-112页 |
| ·现代体育是中国民族复兴的重要符号 | 第112-122页 |
| ·小结 | 第122-123页 |
| 5 结论 | 第123-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9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