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研究越赤道气流的重要意义 | 第8页 |
| ·越赤道气流的研究历史 | 第8-10页 |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1-15页 |
| ·资料说明 | 第11-12页 |
| ·方法简介 | 第12-15页 |
| 第三章 越赤道气流间的年际变化 | 第15-20页 |
| ·北半球夏季亚澳季风区越赤道气流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15-16页 |
| ·各支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关系 | 第16-17页 |
| ·索马里与澳大利亚北部越赤道气流间的seesaw现象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四章 seesaw指数与东亚夏季气候及海温场的联系 | 第20-34页 |
| ·seesaw指数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 | 第20-28页 |
| ·seesaw指数与海温场的联系 | 第28-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seesaw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CMIP5的模拟情况 | 第34-47页 |
| ·seesaw关系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机制 | 第34-39页 |
| ·CMIP5模式的模拟情况 | 第39-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