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分子印迹固相共萃取—液相法同时检测两种兽药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前言第10-25页
   ·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危害与检测方法第10-17页
     ·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结构第10-11页
     ·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危害第11-12页
     ·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第12-16页
     ·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残留限量第16-17页
   ·固相萃取第17-19页
     ·固相萃取的原理第17页
     ·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第17-18页
     ·固相萃取技术的主要形式第18-19页
     ·固相萃取优势及分类第19页
   ·分子印迹技术第19-23页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第20-21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优点第21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21-22页
     ·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第22页
     ·表面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第22-23页
     ·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第23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3-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实验材料第25-27页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25-26页
     ·实验仪器第26-27页
     ·主要溶液配制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32页
     ·恩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27页
     ·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27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第27页
     ·吸附实验第27-28页
     ·上样溶剂的选择第28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28-29页
     ·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第29-30页
     ·对比MIPs-SPE和NIPs-SPE对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富集效果第30页
     ·对比MIPs-SPE和C_(18)-SPE对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富集效果第30页
     ·MIPs-SPE小柱的再生及重复使用次数的测定第30页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30-3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2-46页
   ·聚合物表征实验第32-34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第32-34页
   ·聚合物的吸附实验第34-36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4-35页
     ·恩诺沙星的平衡结合实验第35-36页
     ·莱克多巴胺的平衡结合实验第36页
   ·上样溶剂的选择第36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36-37页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7-40页
     ·恩诺沙星、莱克多巴胺标准色谱图第37-38页
     ·pH对预富集效果的影响第38页
     ·上样速度对预富集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洗脱剂对预富集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洗脱剂的体积对预富集效果的影响第40页
   ·分析特征量第40-41页
   ·MIPs和NIPs对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富集效果的比较第41-42页
   ·聚合物材料和C_(18)柱对恩诺沙星和莱克多巴胺的富集效果比较第42页
   ·MIPs-SPE小柱的再生及重复使用次数的测定第42-43页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第43-46页
4 结论第46-47页
5 展望第47-48页
6 参考文献第48-58页
7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来源于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Rv3378c的表达纯化与晶体结构分析
下一篇: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