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一、选题意义第9-11页
 二、研究现状评析第11-19页
  (一)关于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界定研究第12-14页
  (二)关于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功能研究第14-16页
  (三)关于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挑战及对策研究第16-18页
  (四)研究评析第18-19页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第19-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写作思路第20-21页
第二章 河北红色文学经典产生的背景第21-30页
 一、河北红色文学经典发生的现实依据第21-24页
  (一)新政府对红色文学的呼唤和鼓励第21-22页
  (二)作者创作的现实可能性和内在驱动力第22-24页
 二、河北红色文学经典发生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红色文学经典产生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二)革命的文学理论是红色文学经典创作的理论指南第25-27页
 三、河北红色文学经典发生的文化源泉第27-30页
  (一)民族精神是红色文学经典产生的文化源泉第27-28页
  (二)燕赵精神是红色文学经典的独特文化内涵第28-30页
第三章 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涵第30-43页
 一、河北红色文学经典创作、流传概况第30-32页
 二、地域文化下的民族精神—以荷花淀派文学为例第32-36页
  (一)诗意化的爱国主义叙述第32-34页
  (二)平民意识描写宏伟战争第34-36页
 三、战斗中激发革命精神—以《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例第36-39页
  (一)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第36-38页
  (二)民族精神在革命中不断升华第38-39页
 四、苦难中凝聚人民智慧—以《地道战》为例第39-43页
  (一)尊重人民的智慧和首创精神第40-41页
  (二)集体主义下彰显奉献精神第41-43页
第四章 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43-57页
 一、以真扶正——作为上层建筑承担政治教育功能第43-48页
  (一)巩固执政文化基石,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感第43-44页
  (二)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调动民众建设国家积极性第44-46页
  (三)为促进政治发展提供思想支撑,丰富政治理论的内容第46-48页
 二、以善启明——作为教育手段是最好的教科书第48-52页
  (一)进一步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水平第48-49页
  (二)进一步发展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第49-51页
  (三)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51-52页
 三、以美怡情——作为艺术形式整合文化再现历史第52-57页
  (一)有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感知力第52-53页
  (二)有利于区域文化的整合传承第53-54页
  (三)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自觉发展第54-57页
第五章 河北红色文学经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同危机与对策第57-70页
 一、河北红色文学经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同危机第57-58页
  (一)对于河北经典红色文学崇高性的解构第57-58页
  (二)对于河北红色文学经典重要性的淡化第58页
 二、河北红色文学经典认同危机的原因第58-62页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红色文学经典认同危机第58-59页
  (二)文化多元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第59-61页
  (三)互联网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传媒方式第61-62页
 三、提升河北红色文学经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第62-70页
  (一)深化对河北红色文学经典思政教育价值的研究与发掘第62-64页
  (二)持续推动红色经典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第64-66页
  (三)搭建河北红色文学经典立体化传播方式第66-70页
第六章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附录第77-85页
后记第85-8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酒泉市矿产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