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角蛋白酶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及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2-25页
   ·角蛋白的简介第12页
   ·角蛋白酶的研究现状第12-18页
     ·角蛋白酶的来源与分类第12-13页
     ·角蛋白酶的性质第13-14页
       ·分子量第13页
       ·最适pH第13-14页
       ·最适温度第14页
       ·各种离子和试剂的影响第14页
     ·角蛋白酶的作用机制第14-16页
       ·机械压力假设第14-15页
       ·硫解作用假设第15页
       ·膜电位假设第15页
       ·复合酶假设第15-16页
     ·角蛋白酶基因的研究第16页
     ·角蛋白酶基因的异源表达第16-17页
     ·角蛋白酶的应用第17-18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8-25页
     ·宿主细胞第19页
     ·表达载体第19-20页
     ·表达策略第20-23页
       ·启动子第20页
       ·信号肽第20-21页
       ·G+C/A+T含量第21-22页
       ·密码子偏好性第22页
       ·基因剂量效应第22-23页
       ·目的蛋白的稳定性第23页
     ·发酵条件优化第23-25页
       ·碳氮源第23-24页
       ·温度第24页
       ·pH值第24页
       ·甲醇的添加速率第24页
       ·溶氧值(DO)第24-2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7页
   ·材料第25-28页
     ·菌株和质粒第25页
     ·培养基和抗生素第25-26页
     ·实验试剂和溶液第26-28页
     ·仪器第28页
   ·角蛋白酶基因的优化克隆与测序第28-31页
     ·角蛋白酶基因密码子的优化第28-29页
     ·基因序列的PCR扩增与酶切第29-30页
     ·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的酶连反应第30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0-31页
   ·角蛋白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31-33页
     ·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32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2-33页
     ·高拷贝重组菌的筛选第33页
   ·角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的检测第33-34页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33页
     ·TCA沉淀第33-34页
     ·表达产物的SDS-PAGE检测第34页
   ·酶学性质研究第34-36页
     ·角蛋白酶活的测定第34-35页
     ·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pH及温度、pH的稳定性第35页
     ·粗酶液最适反应pH第35页
     ·粗酶液的温度稳定性第35页
     ·粗酶液的pH稳定性第35页
     ·不同金属离子对粗酶液的影响第35页
     ·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粗酶液的影响第35-36页
     ·底物特异性第36页
     ·动力学常数的测定第36页
   ·高密度细胞发酵第36-37页
     ·种子液的培养第36页
     ·菌体生长阶段第36-37页
     ·甲醇诱导表达阶段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50页
   ·密码子优化第37-40页
     ·角蛋白酶基因CAI值优化前后比较第37-38页
     ·角蛋白酶基因GC含量优化前后比较第38页
     ·角蛋白酶基因mRNA二级结构优化前后比较第38-40页
   ·毕赤酵母表达第40-44页
     ·角蛋白酶基因kerUS的PCR扩增第40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验证第40-42页
     ·重组酵母的验证第42-43页
     ·G418抗性平板筛选高拷贝数重组菌株第43-44页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第44页
   ·酶学性质分析第44-49页
     ·BCA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4-45页
     ·角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和温度、pH稳定性第45-46页
     ·不同金属离子对角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46-47页
     ·表面活性剂对角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47页
     ·有机试剂对角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底物特异性第48页
     ·酶学动力学常数测定第48-49页
   ·高密度细胞培养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5页
   ·密码子优化第50-51页
   ·基因合成技术第51-52页
   ·高拷贝目的基因的获得与筛选第52页
   ·高密度细胞发酵条件的控制第52-54页
     ·温度第53页
     ·溶氧第53页
     ·甲醇添加量第53-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因内miR-135a-1/2自身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多杀性巴氏杆菌转铁结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