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陕南概况以及农村景观发展现状 | 第9-24页 |
·陕南概况 | 第9-10页 |
·陕南的农业生产景观 | 第10-15页 |
·梯田水稻 | 第11-12页 |
·凤堰古梯田 | 第12页 |
·勉县水梯田 | 第12-13页 |
·宁强玉皇观茶园 | 第13页 |
·南郑秧田坝茶园 | 第13-14页 |
·西乡县枣园村茶园 | 第14页 |
·汉中油菜花海景观 | 第14-15页 |
·陕南的历史古镇 | 第15-18页 |
·陕南的传统民居 | 第18-21页 |
·国外在村镇景观营建及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陕南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问题一 ——新旧交替,农村景观混乱 | 第24页 |
·问题二——传统村落风貌遭到破坏 | 第24-25页 |
·问题三——移民搬迁工程中存在“千篇一律,外部景观雷同”的现象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如何应对陕南村镇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控制体量,弱化建筑,强化自然 | 第27-28页 |
·陕南村镇景观规划应考虑地型、地势的要素 | 第27页 |
·注重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层次性 | 第27页 |
·挖掘山地城镇的特色 | 第27-28页 |
·保护陕南传统古镇的原有风貌 | 第28-30页 |
·确定历史古镇、古街的保护框架 | 第29页 |
·塑造历史节点 | 第29页 |
·古建筑的改造 | 第29-30页 |
·重建筑的质感、色彩,合理规划居住区竖向设计 | 第30-34页 |
·利用山体造景 | 第30-31页 |
·利用水体造景 | 第31-34页 |
第四章“因地制宜”——创新进行陕南村镇景观规划与营建 | 第34-45页 |
·种植观赏性农作物,创新建设生态化城镇 | 第34-42页 |
·生态化城镇植物配置的特点 | 第35页 |
·生态化城镇要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恢复植被为目标 | 第35-36页 |
·生态化城镇植物景观设计 | 第36-40页 |
·水生植物设计 | 第40-42页 |
·营建典型园林景观,打造新型农业公园 | 第42-44页 |
·农业公园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页 |
·农业公园的功能 | 第43-44页 |
·陕南山地城镇景观规划中坡景、坎景、梯景的运用 | 第44-45页 |
·坡景 | 第44页 |
·坎景 | 第44页 |
·梯景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