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蛤蚧平喘胶囊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慢阻肺文献研究 | 第12-26页 |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第12-19页 |
1 慢阻肺的中医概述 | 第12-13页 |
2 慢阻肺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3-15页 |
·古代中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页 |
·现代中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3-14页 |
·肺与肾的关系及肾的主骨与主纳气的关系 | 第14-15页 |
3 慢阻肺的中医治则治法 | 第15-19页 |
·古代医家对慢阻肺治则治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现代中医家对慢阻肺稳定期治则治法的研究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西医对慢阻肺的认识 | 第19-26页 |
1 慢阻肺的西医概述 | 第19页 |
2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 第19-22页 |
·气道局部炎症机制 | 第19-21页 |
·气道局部结构改变与粘液纤毛功能障碍 | 第21页 |
·慢阻肺的全身效应 | 第21-22页 |
3 慢阻肺的西医防治 | 第22-26页 |
·慢阻肺的防治目标和病情评估 | 第22页 |
·减少危险因素 | 第22-23页 |
·慢阻肺稳定期治疗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55页 |
前言 | 第26-28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1 临床研究资料 | 第28-30页 |
·病例来源 | 第28页 |
·诊断标准 | 第28-29页 |
·病例的纳入标准 | 第29页 |
·病例的排除标准 | 第29页 |
·病例的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29页 |
·药物 | 第2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2 临床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分组方法 | 第30页 |
·治疗方案 | 第30页 |
·评价时点 | 第30-31页 |
3 临床观察项目及病情评定标准 | 第31-32页 |
·肺通气功能 | 第31页 |
·中医症候学评价标准 | 第31页 |
·生存质量积分 | 第31页 |
·运动能力测定(6MWD) | 第31页 |
·呼吸困难程度测定 | 第31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31页 |
·体重指数(BMI)测定 | 第31页 |
·BODE指数评分 | 第31-32页 |
·骨密度指标 | 第32页 |
·急性加重程度及次数 | 第32页 |
4 统计方法与处理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33-46页 |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第33-34页 |
2 临床试验结果 | 第34-46页 |
·两组肺功能比较 | 第34-38页 |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38页 |
·两组生存质量积分比较 | 第38-39页 |
·两组BODE指数各因子指标比较 | 第39-42页 |
·两组BODE指数评分比较 | 第42-43页 |
·两组骨密度比较 | 第43-44页 |
·两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 第44-45页 |
·两组安全性比较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6-55页 |
1 课题的立题依据及实际意义 | 第46-47页 |
2 金龙蛤蚧平喘胶囊组方遣药分析 | 第47-52页 |
·金龙蛤蚧平喘胶囊理论依据及中药组成 | 第47页 |
·单味中药研究 | 第47-48页 |
·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第48-51页 |
·金龙蛤蚧平喘方分析 | 第51-52页 |
3 金龙蛤蚧平喘胶囊的疗效评价及分析 | 第52-53页 |
4 金龙蛤蚧平喘胶囊影响骨质代谢机制的初步探讨 | 第53-54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综述 | 第64-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