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部分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组学研究 | 第12-56页 |
第一章 大丽轮枝菌的研究背景 | 第12-24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氮信号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意义 | 第13-14页 |
·真菌分泌蛋白的作用 | 第14-19页 |
·激发子蛋白 | 第15-16页 |
·降解植物细胞壁以及消化真菌自己细胞壁的酶类 | 第16-18页 |
·毒素蛋白 | 第18-19页 |
·宿主植物对大丽轮枝菌病原菌分泌蛋白的响应 | 第19-21页 |
·植物致病真菌的蛋白组学、分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与方法 | 第24-28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菌株与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大丽轮枝菌平台期时间的摸索 | 第25页 |
·大丽轮枝菌的低氮处理 | 第25页 |
·大丽轮枝菌的分泌蛋白提取 | 第25页 |
·大丽轮枝菌的梯度胶电泳 | 第25-26页 |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质谱实验的样品前处理及步骤 | 第26-27页 |
·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8-42页 |
·大丽轮枝菌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和低氮限制条件下的生物量变化 | 第28页 |
·质谱鉴定的实验结果和二次筛选后的实验结果 | 第28-42页 |
·质谱鉴定的蛋白GO分类功能分析 | 第29-31页 |
·鉴定的低氮条件下诱导的分泌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 第31-32页 |
·鉴定的低氮条件下诱导的分泌蛋白功能分析 | 第32-40页 |
·可能的侵入过程 | 第40-42页 |
本篇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6页 |
第二部分 酿酒酵母Npc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 第56-84页 |
第四章 Npc2蛋白的研究背景 | 第56-62页 |
·引言 | 第56页 |
·Npc2基因的鉴定 | 第56-57页 |
·Npc2蛋白的功能分析 | 第57-62页 |
·酿酒酵母中Npc2蛋白的功能分析 | 第58页 |
·哺乳动物中Npc2蛋白的功能分析及其可能的机制 | 第58-62页 |
第五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与方法 | 第62-74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62-63页 |
·质粒、菌株 | 第62页 |
·酶类、其他试剂 | 第62页 |
·仪器设备 | 第62-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74页 |
·酵母Npc2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3-67页 |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条件摸索 | 第67-70页 |
·蛋白质晶体的初筛及其优化方法 | 第70-74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Npc2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74-76页 |
·Npc2蛋白的表达 | 第74页 |
·Npc2蛋白的纯化 | 第74-76页 |
·Npc2蛋白的晶体学结果 | 第76-78页 |
·Npc2蛋白晶体的生长与优化条件 | 第76-77页 |
·Npc2衍射数据的收集及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Npc2蛋白的序列比对分析 | 第78-80页 |
本篇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三部分 Cry1Aa突变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84-106页 |
第七章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研究背景 | 第84-90页 |
·引言 | 第84页 |
·Cry蛋白的结构分析 | 第84-90页 |
·Cry毒素蛋白作用机理 | 第85-87页 |
·影响Cry毒素蛋白杀虫杀虫活性的因素 | 第87-88页 |
·杀虫晶体蛋白应用研究进展 | 第88-90页 |
第八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与方法 | 第90-98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90页 |
·质粒、菌株 | 第90页 |
·酶类及其它试剂 | 第90页 |
·仪器设备 | 第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8页 |
·Cry1Aa单点突变(H168R,N372G,N372A)突变质粒的构建 | 第90-95页 |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蛋白表达条件摸索 | 第95-96页 |
·Cry1Aa突变蛋白的表达条件摸索 | 第96页 |
·Cry1Aa突变蛋白的毒性检测 | 第96-98页 |
第九章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2页 |
·Cry1Aa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98-99页 |
·Cry1Aa突变蛋白的毒力筛选结果 | 第99-101页 |
·Cry1Aa突变蛋白毒力的昆虫细胞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99-101页 |
·Cry1Ac10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晶体学结果 | 第101-102页 |
本篇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附录 | 第106-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以及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116-117页 |
附件 | 第11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