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南红玛瑙的宝石矿物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南红玛瑙概述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云南保山南红玛瑙产出的地质背景 | 第12-16页 |
| ·产地概况 | 第12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3页 |
| ·地质构造 | 第12-13页 |
| ·地层 | 第13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 ·矿区成矿分析 | 第14页 |
| ·原生孔洞控制着南红玛瑙杏仁体的形状和大小 | 第14页 |
| ·次生断裂控制着脉状南红玛瑙体的形状和规模 | 第14页 |
| ·小结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南红玛瑙的宝石学特征 | 第16-30页 |
| ·样品收集 | 第16-17页 |
| ·样品描述 | 第17-26页 |
| ·宝石显微镜下特征 | 第26-28页 |
| ·宝石学性质 | 第28-29页 |
| ·折射率 | 第28-29页 |
| ·相对密度 | 第29页 |
| ·硬度 | 第29页 |
| ·发光性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南红玛瑙的成分与结构 | 第30-53页 |
| ·显微薄片观察 | 第30-35页 |
| ·矿物组成特点 | 第31页 |
| ·显微结构特征 | 第31-35页 |
|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第35-38页 |
| ·分析原理 | 第35页 |
| ·测试条件及样品准备 | 第35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5-38页 |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 ·分析原理 | 第38页 |
| ·测试条件及样品准备 | 第38-39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4页 |
| ·分析原理 | 第39-40页 |
| ·样品选取及测试条件 | 第40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0-42页 |
| ·谱带归属分析 | 第42-44页 |
|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44-48页 |
| ·测试原理 | 第44页 |
| ·样品选取及测试条件 | 第44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 ·电子探针分析 | 第48-52页 |
| ·测试原理 | 第48页 |
| ·样品选取及测试条件 | 第48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8-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南红玛瑙的颜色成因 | 第53-58页 |
|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 ·分析原理 | 第53页 |
| ·测试条件和样品选取 | 第53-54页 |
| ·紫外可见光光谱 | 第54页 |
| ·颜色表征方法 | 第54-55页 |
| ·南红玛瑙样品的色品图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南红玛瑙的质量评价 | 第58-61页 |
| ·不同产地南红玛瑙的对比 | 第58-59页 |
| ·质量评价要素 | 第59-60页 |
| ·颜色 | 第59页 |
| ·透明度 | 第59页 |
| ·光泽 | 第59页 |
| ·净度 | 第59-60页 |
| ·裂纹 | 第60页 |
| ·块度 | 第60页 |
| ·加工工艺 | 第60页 |
| ·南红玛瑙的分级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