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和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多系统时空机制转换 | 第11页 |
·组合系统的选星策略 | 第11-12页 |
·降低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的影响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架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导航定位系统概述 | 第14-28页 |
·常用坐标系概述 | 第14-15页 |
·常用坐标系统及坐标基准 | 第14-15页 |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模型 | 第15-18页 |
·大地坐标系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系 | 第15页 |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CGCS2000 坐标系 | 第15-16页 |
·Gauss投影坐标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16-18页 |
·GPS卫星定位系统 | 第18-23页 |
·GPS系统的组成 | 第18-20页 |
·GPS导航系统定位原理 | 第20页 |
·GPS的数据表示形式 | 第20-23页 |
·“北斗二号”卫星系统 | 第23-27页 |
·BD-2 系统的组成 | 第23-24页 |
·北斗系统的定位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页 |
·北斗系统导航电文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GPS/BD-2 组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定位算法研究 | 第28-38页 |
·GPS/BD-2 组合系统解算模型 | 第28页 |
·伪距定位数学基础 | 第28-30页 |
·BD-2/GPS系统组合定位算法 | 第30-33页 |
·BD-2/GPS组合系统的观测误差源分析 | 第33-35页 |
·卫星相关的误差 | 第33-34页 |
·信号传播相关的误差 | 第34-35页 |
·接收机相关的误差 | 第35页 |
·BD-2/GPS组合系统的时间同步和坐标同步 | 第35-36页 |
·时间同步 | 第36页 |
·坐标同步 | 第36页 |
·GPS/BD-2 组合信息融合方式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对组合定位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 第38-51页 |
·电离层延迟的原因分析 | 第38页 |
·如何减弱电离层延迟对组合系统的干扰 | 第38-39页 |
·克罗布歇(KLOBUCHAR)模型 | 第39-41页 |
·模型修正公式 | 第39页 |
·Klobuchar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双频修正模型 | 第41-43页 |
·对流层延迟误差分析 | 第43-44页 |
·对流层延迟误差概述 | 第43-44页 |
·对流层修正模型 | 第44-46页 |
·对流层模型修正的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 | 第45页 |
·对流层天顶延迟的参数估计 | 第45-46页 |
·组合导航滤波算法 | 第46-50页 |
·卡尔曼系统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滤波器计算原型 | 第47-48页 |
·卡尔曼滤波器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1-59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