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宽温电解液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缩略语词表第16-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33页
   ·宽温电解液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第19-23页
     ·电解质锂盐第19-20页
     ·宽温共溶剂第20-22页
     ·功能添加剂第22-23页
   ·锂离子电池宽温电解液研究进展第23-30页
     ·宽温型锂盐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宽温共溶剂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宽温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0-33页
     ·选题意义第30-3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第33-41页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34-36页
     ·实验试剂第34-35页
     ·实验仪器第35-36页
   ·有机合成产物的分析和分子结构表征方法第36-37页
     ·产物的水分含量与折射率测试第36页
     ·产物的分子结构表征第36页
     ·共溶剂改性电解液的物理性质测定第36-37页
   ·电化学性能表征方法第37-39页
     ·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第37-38页
     ·电解液的Li~+迁移数(tLi~+)第38页
     ·电解液与石墨负极和Li Co O_2正极的相容性第38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试第38-39页
     ·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9页
   ·材料和电极表面的分析和测试方法第39-41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9-40页
     ·全反射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第40页
     ·激光拉曼光谱(Raman)第40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40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0-41页
第三章 改性碳酸酯基电解液本体的离子电导性质研究第41-70页
   ·氟代羧酸酯共溶剂的合成与表征第41-47页
     ·脂肪酸-2,2,2-三氟乙酯类共溶剂的合成与表征第42-45页
     ·三氟乙酸酯类共溶剂的合成与表征第45-47页
   ·氟代羧酸酯共溶剂对碳酸酯基电解液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第47-50页
     ·氟代羧酸酯的化学结构对电解液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第47-49页
     ·氟代羧酸酯的添加量对电解液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第49-50页
   ·氟代羧酸酯的分子结构对Li PF_6的电离和Li~+溶剂化的影响第50-61页
     ·氟代羧酸酯分子结构对Li PF_6电离的影响第51-54页
     ·氟代羧酸酯分子结构对Li~+溶剂化过程的影响第54-61页
   ·氟代羧酸酯共溶剂的加入对电解液中溶剂化Li~+传输性质的影响第61-69页
     ·碳酸酯基电解液中Li~+的扩散传输机制第61-64页
     ·氟代羧酸酯共溶剂的分子结构对电解液的传输性能的影响第64-68页
     ·氟代羧酸酯共溶剂添加量对电解液传输性能的影响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改性碳酸酯基电解液与石墨负极的相容性研究第70-110页
   ·碳酸酯基电解液与石墨负极的在宽温范围内的相容性第70-77页
     ·石墨负极在碳酸酯基电解液中的宽温电化学性能第70-74页
     ·石墨负极|碳酸酯基电解液界面膜的成分分析第74-77页
   ·氟代羧酸酯共溶剂对石墨负极与电解液相容性的影响第77-95页
     ·石墨负极在氟代羧酸酯改性电解液中的宽温电化学性质第77-84页
     ·氟代羧酸酯对石墨负极|电解液界面膜的成分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4-95页
   ·碳酸乙撑酯衍生物类添加剂对石墨负极与电解液相容性的影响第95-103页
     ·碳酸乙撑酯衍生物类添加剂对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96-100页
     ·碳酸乙撑酯衍生物对SEI膜的成分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第100-103页
   ·Li~+络合剂类添加剂对石墨负极与电解液相容性的影响第103-109页
     ·Li~+络合剂类添加剂对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04-107页
     ·Li~+络合剂类添加剂对石墨负极|电解液界面膜的成分的影响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五章 改性碳酸酯基电解液与Li Co O_2正极的相容性研究第110-145页
   ·碳酸酯基电解液与Li Co O_2正极在宽温范围内的相容性第110-118页
     ·Li Co O_2正极在碳酸酯基电解液中的宽温电化学性质第111-112页
     ·Li Co O_2正极|碳酸酯基电解液界面膜的成分和表面形貌第112-118页
   ·共溶剂和SEI成膜添加剂对Li Co O_2正极与电解液相容性的影响第118-124页
     ·Li Co O_2正极在TFENH+VC改性电解液中的宽温电化学性质第118-120页
     ·TFENH和VC对Li Co O_2表面的成分和形貌的影响第120-124页
   ·接枝聚硅烷类添加剂的合成与表征第124-129页
     ·PMSVC添加剂的合成与表征第124-126页
     ·PMSVEC系列添加剂的合成与表征第126-129页
   ·接枝聚硅烷添加剂对Li Co O_2正极与电解液相容性的影响第129-144页
     ·接枝聚硅烷添加剂对Li Co O_2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29-136页
     ·接枝聚硅烷添加剂对Li Co O_2表面的成分和形貌的影响第136-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六章 石墨|改性碳酸酯基电解液|Li Co O_2电池体系的宽温性能综合分析第145-152页
   ·TFENH对Li Co O_2-石墨电池体系的宽温性能的影响第145-146页
   ·接枝聚硅烷添加剂对Li Co O_2-石墨电池体系的宽温性能的影响第146-148页
   ·石墨|改性碳酸酯基电解液|Li Co O_2电池体系的宽温性能第148-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2-156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52-153页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53-154页
   ·展望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8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海水管路系统声振控制
下一篇:TiO2记忆电抗器件特性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