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3-17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7-20页 |
|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 ·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8页 |
| ·纳入标准 | 第18-19页 |
|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 ·中止、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19-2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 ·病例分组 | 第20页 |
| ·治疗方案 | 第20-22页 |
| ·治疗组方案 | 第20-21页 |
| ·对照组方案 | 第21-22页 |
| ·观察指标 | 第22页 |
| ·一般情况 | 第22页 |
| ·生命体征指标 | 第22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24页 |
| ·VAS评分标准 | 第22-23页 |
| ·JOA评分标准 | 第23-24页 |
|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 ·随访 | 第24-25页 |
| ·针刺意外风险评估 | 第25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27页 |
|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评分比较 | 第27-28页 |
|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JOA评分比较 | 第28-29页 |
|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29页 |
|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疗效比较 | 第29-30页 |
|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刺意外风险评估比较 | 第30-31页 |
| 4 讨论 | 第31-54页 |
| ·祖国医学对腰痛病的认识 | 第31-36页 |
| ·祖国医学对LDH病名和病因病机的记载 | 第31-33页 |
| ·祖国医学对腰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 第33-36页 |
|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研究 | 第36-40页 |
|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研究 | 第36-37页 |
|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制的研究 | 第37-40页 |
| ·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加拔罐治疗LDH的理论依据 | 第40-47页 |
| ·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的定义 | 第40-41页 |
| ·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法治疗LHD的理论依据 | 第41-45页 |
| ·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理论 | 第41-42页 |
| ·超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 第42-45页 |
| ·刺血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超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点思路的探讨 | 第47-49页 |
| ·超微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47页 |
| ·超微针刀疗法认为腰部软组织损伤的表现特点 | 第47-48页 |
| ·超微针刀疗法定位腰部软组织损伤部位的临床思路 | 第48-49页 |
| ·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和机理分析 | 第49-53页 |
| ·临床疗效 | 第49-50页 |
| ·机理分析 | 第50-53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文献综述 | 第59-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A | 第72-82页 |
| 附录B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