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民俗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 第10-17页 |
一、民俗的当代界定 | 第10-12页 |
二、民俗学与中国新时期小说的结缘与互动 | 第12-14页 |
三、文学民俗学研究的理论架构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信仰与行为习俗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展现 | 第17-44页 |
第一节 扎西达娃小说中的宗教信念 | 第17-22页 |
一、神格与自由:扎西达娃的民俗审美观 | 第17-19页 |
二、扎西达娃小说的宗教信念与寻根心态 | 第19-22页 |
第二节 韩少功小说中的民俗构成 | 第22-28页 |
一、楚文化与民俗信奉 | 第22-23页 |
二、韩少功小说中的楚文化书写 | 第23-28页 |
第三节 苏童小说中的巫傩观念 | 第28-32页 |
一、巫的民间惯性 | 第28-30页 |
二、哭与生:苏童小说怪异民俗背后的乡土性审视 | 第30-32页 |
第四节 余华小说中的隐形世界 | 第32-35页 |
一、鬼: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冥界投射 | 第32-34页 |
二、余华小说中的鬼异乡间 | 第34-35页 |
第五节 信仰缺失下的新时期小说 | 第35-44页 |
一、信仰缺失与被误读的青春 | 第35-41页 |
二、超人神灵与信仰尴尬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社会民俗与新时期小说的结缘 | 第44-75页 |
第一节 陈忠实小说的民俗学意识 | 第44-51页 |
一、血缘:宗法制度下奇异的婚姻习俗与性观念 | 第45-49页 |
二、乡土性:陈忠实小说复杂的民俗观念 | 第49-51页 |
第二节、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观念与婚姻习俗 | 第51-58页 |
一、点灯:宗法制度下奇异的得宠习俗 | 第51-53页 |
二、贾平凹小说中的婚姻形式与性文化 | 第53-56页 |
三、赎罪: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观念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社会民俗的区域地理性 | 第58-75页 |
一、乡村社会民俗 | 第58-70页 |
二、都市社会民俗:王安忆小说的城市意象 | 第70-75页 |
第四章 经济民俗与新时期小说的互动 | 第75-105页 |
第一节 消费生活习俗与莫言小说 | 第75-86页 |
一、狂欢文化与莫言小说 | 第75-84页 |
二、另一种表述:酒与匪的现代意义 | 第84-86页 |
第二节 制度与交易习俗 | 第86-93页 |
一、公务员:官场小说的民间特性 | 第86-89页 |
二、阿来小说中的藏族土司制度 | 第89-91页 |
三、乡村政治:李洱、杨少衡小说的民间反讽 | 第91-92页 |
四、晋商:成一小说的民俗叙事成分 | 第92-93页 |
第三节 生态民俗的多维呈现、 | 第93-105页 |
一、失范的理性与张承志小说民俗观的终极探寻 | 第93-98页 |
二、生态学引发的小说民俗文化的反思 | 第98-103页 |
1 生态的丧葬习俗:姜戎《狼图腾》与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 第98-101页 |
2 心态与生态:杨志军《藏獒》中的人性温暖 | 第101-103页 |
三、生态文明时代的小说民俗的价值观重构 | 第103-105页 |
结语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后记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