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 第13页 |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13页 |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8页 |
·水资源供需分析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5页 |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1-23页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21页 |
·水文气象 | 第21-22页 |
·河流水系 | 第2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土地资源及土壤分布 | 第23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5页 |
·历史概况 | 第23-24页 |
·人口区划与人口概况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3 大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 第25-34页 |
·水资源概况 | 第25-27页 |
·地表水资源量 | 第25页 |
·地下水资源量 | 第25-27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7-32页 |
·水源工程建设情况 | 第27-29页 |
·水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 第31-32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地域分布不均衡 | 第32页 |
·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环境地质灾害增加 | 第32页 |
·水资源浪费严重,供需矛盾突出 | 第32页 |
·水资源管理落后,开采布局不合理,水质污染加大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大庆市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预测 | 第34-49页 |
·水资源需求趋势分析 | 第34-45页 |
·需水预测的原则 | 第34页 |
·需水预测的内容 | 第34-35页 |
·生活需水预测 | 第35-38页 |
·工业需水预测 | 第38-39页 |
·农业需水预测 | 第39-42页 |
·生态需水预测 | 第42-44页 |
·总需水预测 | 第44-45页 |
·供水趋势预测 | 第45-46页 |
·地表水供水能力预测 | 第45-46页 |
·地下水供水能力预测 | 第46页 |
·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62页 |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 | 第49-50页 |
·时空内涵 | 第49页 |
·社会——经济内涵 | 第49页 |
·技术——管理内涵 | 第49页 |
·持续内涵 | 第49-50页 |
·生态内涵 | 第50页 |
·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 | 第50-52页 |
·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社会子系统的影响因素 | 第51页 |
·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 | 第52页 |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 第52-62页 |
·水资源承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52-53页 |
·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结构框架 | 第53页 |
·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 第53-60页 |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60-62页 |
6 大庆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62-75页 |
·水资源分区 | 第62页 |
·评价模型与方法 | 第62-6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62-63页 |
·宏观指标计算模型 | 第63页 |
·单项指标计算模型 | 第63页 |
·综合指标计算模型 | 第63-64页 |
·综合评价 | 第64-71页 |
·指标权重计算 | 第65-66页 |
·量化指标体系 | 第66-70页 |
·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 第70页 |
·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 第70-71页 |
·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评价结果 | 第71-73页 |
·承载的经济规模 | 第71页 |
·承载的人口规模 | 第71-72页 |
·承载力指数 | 第72-73页 |
·协调指数 | 第73页 |
·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对策措施 | 第73-74页 |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 第73页 |
·依法限采、自然恢复、维持地下水的动态平衡 | 第73页 |
·合理调配、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7 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