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集体林 | 第18页 |
| ·林权和集体林权 | 第18-19页 |
| ·集体林权的特征 | 第19-20页 |
| ·产权理论 | 第20-22页 |
| ·产权的定义 | 第20-21页 |
| ·产权的分类 | 第21页 |
| ·产权的功能 | 第21-22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24页 |
|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 ·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23-24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4-27页 |
| ·利益相关者涵义的界定 | 第24-25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分析 | 第28-43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沿革 | 第28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 | 第28-35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及做法 | 第30-32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情况 | 第32-34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34-35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障碍分析 | 第35-41页 |
| ·集体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问题 | 第36-37页 |
| ·集体林权流转制度问题 | 第37页 |
| ·集体林业投融资改革制度问题 | 第37-38页 |
| ·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 第38-39页 |
| ·集体林育林基金制度问题 | 第39页 |
| ·其他问题及障碍 | 第39-41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济分析 | 第41-42页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以市场机制取代行政手段配置林业生产资源 | 第41-42页 |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了产权激励约束机制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深化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 | 第43-52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 第43-45页 |
|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 第43-44页 |
| ·深化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 | 第44-45页 |
| ·深化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 | 第45-51页 |
| ·确定相关利益主体的职能 | 第45-47页 |
| ·实施集体林的分类管理 | 第47-48页 |
| ·科学选择与确定经营模式 | 第48-50页 |
| ·规范操作流程 | 第50-51页 |
| ·完善配套措施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黑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的保障性对策 | 第52-56页 |
| ·完善集体林木采伐制度 | 第52页 |
| ·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 第52页 |
| ·探索按面积限额采伐管理新机制 | 第52页 |
| ·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 | 第52-53页 |
| ·培育集体林权流转市场 | 第52-53页 |
| ·加强集体林权资产评估制度的建设 | 第53页 |
| ·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的规范化管理 | 第53页 |
| ·完善集体林业投融资改革制度 | 第53-55页 |
| ·完善林权证抵押贷款制度 | 第53-54页 |
| ·创建森林保险体系 | 第54页 |
| ·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54-55页 |
| ·改革集体林育林基金制度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