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1页 |
·氰酸酯概述 | 第17-29页 |
·CE的结构与性能 | 第17-19页 |
·CE树脂的应用 | 第19-20页 |
·CE树脂的改性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热固性树脂改性CE树脂 | 第20-22页 |
·热塑性树脂改性CE树脂 | 第22页 |
·橡胶弹性体改性CE树脂 | 第22-23页 |
·纳米填料改性CE树脂 | 第23-27页 |
·其他方法改性CE树脂 | 第27-29页 |
·氧化石墨烯概述 | 第29-39页 |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Brodie法 | 第30页 |
·Staudenmaier法 | 第30-31页 |
·Hummers法 | 第31页 |
·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功能化 | 第31-34页 |
·共价键功能化 | 第31-34页 |
·非共价键功能化 | 第34页 |
·氧化石墨烯在改性聚合物中的应用 | 第34-39页 |
·提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 第35-36页 |
·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 | 第36-37页 |
·提高聚合物的电性能 | 第37-38页 |
·提高聚合物的摩擦学性能 | 第38-39页 |
·选题的意义和内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环氧基超支化聚硅烷接枝氧化石墨烯/氰酸酯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1-73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8页 |
·实验原料 | 第42-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环氧基超支化聚硅烷接枝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43-45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4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45-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70页 |
·HPE-GO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48-54页 |
·HPE-GO的XPS分析 | 第48-49页 |
·HPE-GO的FTIR分析 | 第49-50页 |
·HPE-GO的XRD分析 | 第50-52页 |
·HPE-GO的形貌分析 | 第52-53页 |
·HPE-GO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HPE-GO/DCPDCE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54-61页 |
·固化工艺的研究 | 第54-57页 |
·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的研究 | 第57-61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61-62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形貌分析 | 第62-64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64-66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介电性能 | 第66-68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吸水率 | 第68-69页 |
·HPE-GO/DCPDCE复合体系的热性能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三章 双键超支化聚硅烷接枝氧化石墨烯/氰酸酯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73-93页 |
·前言 | 第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6页 |
·实验原料 | 第73-74页 |
·实验仪器 | 第74页 |
·双键超支化聚硅烷接枝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74-75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7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75-7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6-92页 |
·HPD-GO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76-81页 |
·HPD-GO的XPS分析 | 第76-77页 |
·HPD-GO的FTIR分析 | 第77-78页 |
·HPD-GO的XRD分析 | 第78-79页 |
·HPD-GO的形貌分析 | 第79-80页 |
·HPD-GO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0-81页 |
·HPD-GO/DCPDCE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81-84页 |
·固化工艺的研究 | 第81-82页 |
·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的研究 | 第82-84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84-86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形貌分析 | 第86-87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87-88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介电性能 | 第88-90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吸水率 | 第90-91页 |
·HPD-GO/DCPDCE复合体系的热性能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超支化聚磷腈接枝氧化石墨烯/氰酸酯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93-117页 |
·前言 | 第93-94页 |
·实验部分 | 第94-97页 |
·实验原料 | 第94页 |
·实验仪器 | 第94页 |
·超支化聚磷腈接枝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94-96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96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14页 |
·HPC-GO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97-103页 |
·HPC-GO的XPS分析 | 第97-100页 |
·HPC-GO的FTIR分析 | 第100页 |
·HPC-GO的XRD分析 | 第100-101页 |
·HPC-GO的形貌分析 | 第101-102页 |
·HPC-GO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02-103页 |
·HPC-GO/DCPDCE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103-107页 |
·固化工艺的研究 | 第103-104页 |
·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的研究 | 第104-107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107-108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形貌分析 | 第108-109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109-111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介电性能 | 第111-112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吸水率 | 第112-113页 |
·HPC-GO/DCPDCE复合体系的热性能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超支化聚倍半硅氧烷接枝氧化石墨烯/氰酸酯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17-139页 |
·前言 | 第117页 |
·实验部分 | 第117-120页 |
·实验原料 | 第117-118页 |
·实验仪器 | 第118页 |
·超支化POSS接枝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118-119页 |
·HPP-GO/DCPDCE体系的制备 | 第119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119-1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37页 |
·HPP-GO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120-126页 |
·HPP-GO的XPS分析 | 第120-122页 |
·HPP-GO的FTIR分析 | 第122-123页 |
·HPP-GO的XRD分析 | 第123-124页 |
·HPP-GO的形貌分析 | 第124-125页 |
·HPP-GO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25-126页 |
·HPP-GO/DCPDCE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126-129页 |
·固化工艺的研究 | 第126-128页 |
·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的研究 | 第128-129页 |
·HPP-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129-131页 |
·HPP-GO/DCPDCE复合体系的形貌分析 | 第131-132页 |
·HPP-GO/DCPDCE复合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132-134页 |
·HPP-GO/DCPDCE复合体系的介电性能 | 第134-135页 |
·HPP-GO/DCPDCE复合体系的吸水率 | 第135-136页 |
·HPP-GO/DCPDCE复合体系的热性能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六章 界面对超支化聚合物接枝氧化石墨烯/氰酸酯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 | 第139-153页 |
·前言 | 第139-140页 |
·实验部分 | 第140-1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50页 |
·界面对复合体系动态力学损耗因子的影响 | 第141-144页 |
·界面对复合体系储能模量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界面对复合体系损耗模量的影响 | 第145-146页 |
·界面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46-148页 |
·界面对复合体系介电性能的影响 | 第148-149页 |
·界面对复合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53-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7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7-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