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引言 | 第11页 |
·荧光 | 第11-14页 |
·荧光产生的机理 | 第11-12页 |
·描述荧光性质的参数 | 第12-13页 |
·化合物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 第13页 |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第13-14页 |
·常见荧光分子探针的响应机理 | 第14-18页 |
·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 第14-15页 |
·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 | 第15-17页 |
·激基缔合物(Monomer-Excimer) | 第17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 第17-18页 |
·常见pH荧光探针 | 第18-24页 |
·线粒体靶向pH探针 | 第18-20页 |
·溶酶体靶向pH探针 | 第20-22页 |
·细胞质pH探针 | 第22-24页 |
·常见次氯酸根荧光探针 | 第24-28页 |
·基于去二氨基顺丁烯二腈的反应机理 | 第24页 |
·基于羟肟酸氧化机理 | 第24-25页 |
·基于硒的氧化消除反应机理 | 第25-26页 |
·基于二苯硒基氧化机理 | 第26页 |
·基于吡咯氧化机理 | 第26-27页 |
·基于对甲氧基苯酚氧化机理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新型BODIPY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28-35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荧光染料的合成 | 第29页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TD-DFT) | 第29页 |
·细胞培养和荧光成像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染料1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 | 第30-31页 |
·染料2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 | 第31-32页 |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TD-DFT) | 第32-33页 |
·细胞荧光成像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新型pH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成像应用 | 第35-45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6页 |
·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 第36页 |
·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pH值滴定 | 第36-37页 |
·血清中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pH值滴定 | 第37页 |
·可逆性试验 | 第37页 |
·共聚焦荧光成像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探针NaOCy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 第37-38页 |
·探针NaOCy的紫外荧光滴定实验 | 第38-41页 |
·离子选择性实验 | 第41-43页 |
·光稳定性实验 | 第43页 |
·探针NaOCy的细胞成像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新型次氯酸根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成像 | 第45-54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滴定 | 第47-48页 |
·响应时间的测定 | 第48-49页 |
·检测极限的测定 | 第49-50页 |
·不同pH下响应 | 第50-51页 |
·离子选择性实验 | 第51-52页 |
·探针CMCY对次氯酸根的响应机理 | 第52-53页 |
·细胞成像应用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A部分化合物的谱图 | 第60-66页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