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植物繁殖特征和适应策略--以性系统和“绒毛植物”绵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5页
   ·高山冰缘带的自然环境概述第15页
   ·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第15-16页
   ·高山冰缘带植物繁殖适应策略的研究进展简述第16-21页
     ·适应低温的花部结构第17-18页
     ·适应雨水和UV-B辐射的花部结构第18页
     ·高效的传粉者第18-19页
     ·雌雄同花的性系统和风虫媒第19-20页
     ·异交繁育系统下的自交亲和第20-21页
     ·干果第21页
   ·拟探讨的科学问题第21-25页
第二章 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植物的性系统及其生态关联性第25-49页
   ·引言第25-28页
   ·科学问题第28页
   ·材料和方法第28-32页
     ·研究区域第28-29页
     ·数据收集第29-30页
     ·数据分析第30-32页
   ·结果第32-45页
     ·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植物性系统格局及其与其他地区的异同第32-38页
     ·性系统与花展示和传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第38页
     ·性系统与果实类型和生活型之间的相关性第38-39页
     ·中国西南地区高山植物的繁育系统第39-45页
   ·讨论第45-49页
     ·高山植物区系中具有高比例的雌雄同花植物第45页
     ·性系统与植物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第45-49页
第三章 绵参的传粉生态学第49-59页
   ·引言第49页
   ·科学问题第49-50页
   ·研究方法第50-53页
     ·研究材料和实验地点第50-51页
     ·花部综合特征第51页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检测第51页
     ·访花昆虫及其行为观察第51-52页
     ·人工授粉和繁育系统检测第52页
     ·数据分析第52-53页
   ·结果第53-57页
     ·花部综合特征第53页
     ·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变化第53-54页
     ·访花昆虫及其行为第54-56页
     ·繁育系统第56-57页
   ·讨论第57-59页
     ·交配系统第57-58页
     ·传粉限制第58-59页
第四章 绵参绒毛结构的进化适应意义第59-69页
   ·引言第59-60页
   ·科学问题第60-61页
   ·研究方法第61-63页
     ·叶表皮结构第61页
     ·叶片绒毛反射光谱特性的测定第61-62页
     ·不同辐照度条件下对照组和处理组叶片的温度测定第62页
     ·叶表皮结构的可湿性第62-63页
   ·结果第63-66页
     ·叶表皮结构第63-64页
     ·叶片绒毛的反射光谱特性第64-65页
     ·不同辐照度条件下,绵参绒毛结构与叶片温度的关系第65-66页
     ·叶表皮的可湿性第66页
   ·讨论第66-69页
     ·叶表皮结构第66-67页
     ·绒毛的热效应第67页
     ·绒毛的防水性第67-69页
第五章 绵参重叠叶片的进化适应意义第69-83页
   ·引言第69-70页
   ·科学问题第70-71页
   ·研究方法第71-74页
     ·雨水和UV-B辐射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第71-72页
     ·重叠叶片对内部花和果实温度的影响第72页
     ·温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72-73页
     ·重叠叶片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73-74页
   ·结果第74-80页
     ·雨水和紫外线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第74页
     ·重叠叶片对花和果实温度的影响第74-76页
     ·温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第76-77页
     ·重叠叶片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第77-80页
   ·讨论第80-83页
     ·雨水是绵参重叠叶片进化的驱动因子吗?第80页
     ·UV-B辐射是绵参重叠叶片进化的驱动因子吗?第80页
     ·极端温度是绵参重叠叶片进化的驱动因子吗?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绵参及其邻近分布的几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态学第83-107页
   ·引言第83-84页
   ·科学问题第84-85页
   ·材料和方法第85-87页
     ·供试种子第85页
     ·新鲜种子萌发第85页
     ·温度、光照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85-86页
     ·低温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86页
     ·野外埋藏后种子萌发对温度和赤霉素的响应第86-87页
     ·统计分析第87页
   ·结果第87-95页
     ·新鲜状态和低温干燥储藏后种子的萌发行为第87-88页
     ·温度、光照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88-93页
     ·低温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93-94页
     ·野外埋藏后种子对温度和赤霉素萌发的响应第94-95页
   ·讨论第95-97页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95-96页
     ·种子的休眠类型第96页
     ·恒温和变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96-97页
   ·其他研究--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10种菊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态学第97-107页
     ·科学问题第97-98页
     ·材料和方法第98-100页
     ·结果第100-106页
     ·讨论第106-10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07-111页
   ·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被子植物的性系统格局第107页
   ·绵参的传粉生态学第107-108页
   ·绵参绒毛结构的进化适应意义第108页
   ·绵参重叠叶片包裹着花和果实的进化适应意义第108-109页
   ·绵参及其邻近分布的三种唇形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态学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5页
本论文中部分专业术语解释第125-12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侵染线虫所诱发的逃避和免疫之间消长平衡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超新星遗迹动力学演化和辐射分布形态